梁庆庆 梁斌 沈新福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是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接触最早却应用最广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课程中的画法几何部分的学习较为困难,建筑识图教学改革尝试从弱化画法几何部分的教学入手,同时加强识图部分。对于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与速度,培养学生快速建立图纸与实物联系的能力将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为其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乃至工作过程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建筑识图;教学改革;策略
引言
高职院校中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工程一线,能来直接用于建筑土建、装饰、施工、工程管理、监理、招投标等岗位工作中,识图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课程包括了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课程的内容。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有正确的力学结构意识,能够掌握基础建筑结构知识,熟练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大部分学生到工作岗位以后都会被要求先熟悉施工图纸,然后才具体的技术工作。学好建筑识图课程,掌握识图技能,才能熟练工程技术语言,才能够与设计、施工人员进行顺利地沟通,才能准确地进行工程的计量与计价。
1传统建筑识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建筑识图课程主要是按照课程的教学内容顺序进行讲授,通常是教师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制作PPT,采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期末一张试卷结课的考核模式。这样的教与学用于考试,可能分数会很高,但并没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符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大相径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差.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课后学生没有一个较好的平台进行进一步学习和交流,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差,课后没有有效的复习,学习效果也不佳。
2)课程安排不符合职业技能提高的规律。职业技能的提高必须符合教育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训练累积的方式进行。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只依赖于课本,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就将所学的内容束之高阁,学生的职业技能进步缓慢,要到企业长时间实践后才能得以提高。
3)学生竞争力较弱,综合素质较差。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只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差,竞争力较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建筑识图教学改革策略
2.1合理应用BIM教学模式
2.1.1 BIM技术识别建筑施工图,丰富学生体验
建筑识图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利用BIM技术时能够精准地识别施工图。该项技术能够帮助建筑施工图纸进行一定的构造,让学生能够对其建筑布局,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与此同时,它还能标注一些关于建筑构造上面的详细内容,方便学生理解。除此以外,有的学生的想象力不够强,这就需要BIM技术,能够帮助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有立体感,为之后的立体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今在建筑识图课程中已经有大量的学校采用了BIM技术。能够真实地改变当前教学中的很多问题。让掌握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得到实践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二维平面表达到三维立体模型的转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图纸和建筑能够有更好的对照关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2.1.2利用BIM技术找缺点错误,强化学生认知能力
BIM技术的使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熟练地操作手法作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发生纰漏。
因此教学人员要更加注重课程中的实训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去动手进行操作。目前教师大多都在使用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进行辅助,但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而言是不合理的,教师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进行真实的操作。BIM技术的使用实际上能帮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避免出现教学失误,进而引导学生学习造成影响,并且在课后学习时,它能将问题个别化,在修正错误的时候也是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认知。
2.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2.1线上网络平台自主学习
建筑识图课程组教师组件教学团队,与课程建设方教师进行沟通,明确各章节知识点和重难点内容,根据本校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UOOC网络平台上定时发布学习任务。双方教师负责线上知识点讲解、布置线上习题,确保学生通过UOOC网络平台完成视频观看、教学资料查看和完成在线习题或测试。通过检查学习者的视频观看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同时负责老师建立班级微信群,以便于同学生进行交流。
2.2.2线下见面课讲授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线上学习大数据的收集,教师可以查看被学生反复观看的节点,可以针对某个具体进行问卷调查,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情况的条件下,老师可以在每周固定一次的线下见面课中进行知识点总结,针对观看视频中的重难点及学生的疑问和困难进行具体解答。根据具体问题,可以结合实际工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2.3实践学习
建筑识图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于基础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自主进行网络平台学习,进而节约老师讲授的时间,以此用来进行专业知识实践。为了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教学中围绕建筑识图的投影知识提出具体项目任务,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一般建筑构造包括梁、板、柱、门、窗、楼梯、台阶、屋顶、阳台、雨棚等,学生在认识其基本位置和作用的基础上,要学会利用正投影的知识,临摹一幅建筑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立面图,以及结合具体的钢筋平法知识、安装知识临摹一幅结构施工图。在具体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明白识图的方法和原理,为以后就业打下专业基础。
2.2.4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本次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方式是老师和学生的翻转,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鼓励引导学生上台讲解,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讨论。由于建筑识图偏重实践,存在大量绘图的习题,所以,本次混合式教学主要进行习题讨论与讲解的翻转。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重难点章节对应的绘图习题,通过课前视频观看和查询资料,进行小组习题讨论,最终形成统一意见由小组代表在课堂进行习题讲解和演示,若出现错误或解释不完整的情况,可以由同小组成员进行补充。讲解后,由学习小组提出本小组学习疑问,老师组织全部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结语
综上所述,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为目的,我们实践并探索建筑识图的教学改革体系,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熟悉职业岗位工作,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小军.高职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时空,2011:48.
[2]马丹丁,张建军,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教育与职业,2011(18):138-139.
[3]赵丙治.浅谈“平法”内容引入建筑结构课中的重要作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4]朱重光,孙红,刘祥峰.对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中国电力教育,2008(22).
课题编号:LZZJS2019C008,2019柳州市职业教育C类课题,课题名称:建筑工程识图赛项集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