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侃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土建工程是建筑领域的基础,无论是房屋建筑还是道路、铁路、水利、市政建设都离不开土建工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建工程领域中的施工技术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施工材料也从传统的泥土、石材、木材,经历钢筋混凝土,逐渐向着更加环保、轻型、高强度的材料发展。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行业实践经验积累的成果,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力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现状;要点
1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
1.1施工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因为许多工程都需要工人处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例如高空作业等。因此相关的工作单位在安全方面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但是在一些施工作业中,对保障工人们的安全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在进行土建结构设计时,应当加强对材料的把控,确保运用在工程中的材料都是符合标准的,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企业为了获取利益而不顾质量,导致安全不达标。
1.2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人们总能听到一些关于大型工程出现问题的新闻,导致人们对工程的质量表示怀疑,主要原因是在耐久性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建筑的使用并不能够像预期中那样持久,造成返工等,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在建筑的耐久性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2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要点
2.1土建施工技术中钢筋施工技术
2.1.1绑扎搭接技术
需要掌握钢筋搭接头的具体数量,在此基础上准确计算出接头面积的百分率,在具体计算过程中,计算接头面积的百分率与搭接钢筋的直径有关,要尽量在计算过程中选择较小直径的钢筋,以此保证搭接准确性。
2.1.2焊接连接技术
主要包括电弧焊以及闪光对焊等形式,该连接方式需要充分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找出连接规律。如施工前期对钢筋质量进行检查,选择性能良好的钢筋,尤其是在下料过程中要计量出搭接以及弯曲的长度,在绑扎时,要找准绑扎的顺序,准确预留孔洞位置,避免钢筋接头相互接触,为了保证底板钢筋绑扎的稳固性,主受力钢筋在底部发挥优势,并借助砂浆的方式保证受力钢筋搭接的效果。
2.2土建施工技术中模板施工技术
2.2.1模板组装技术
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循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保证组装方式的准确性,实时关注组装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此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施工人员对将要组装模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关注内部混凝土状态,将存在的杂物清除干净,针对混凝土出现干裂的现象要及时补充水分,还可以在后期模板拆卸的过程中借助防粘剂进行操作,为体现建筑物的整体性,在组装模板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检查拼接的接头位置,在组装模板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模板偏移的现象,为此需要发挥钢管的优势,将模板固定。
2.2.2顶板模板组装技术
在应用该技术的环节中,为防止出现钢筋错位的现象,需要发挥垫块作用,观察支撑钢管的具体情况,将其准确地设置其中,在顶板模板支撑钢管的排架上,要保证受力的均衡性,避免在顶板模板组装的过程中出现倾斜,使之满足后续施工的需要。如做好顶板模板的组装,要尽量安装在墙板的周围,要对顶板拱起的尺寸进行测量,针对与施工现场尺寸不相符的进行调整,以此保证组装的稳固性。
2.2.3柱模板拼装技术
有助于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在准备阶段,需要对圆柱体的尺寸进行测量,在横线控制线以及周边控制线的设置上要保证准确性。如在柱模板拼装的过程中,掌握好柱模板的宽度以及垂直位移,要求前者在200mm以下,后者在5mm以内,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模板变形的问题,保证施工的有序性。
2.3土建施工技术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2.3.1混凝土浇筑技术
要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将所要施工的表面杂物清除干净。设计好混凝土的运输线路,为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要缩短运输时间与距离。记录钢筋以及预埋件的数量,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流程操作,要连续性地进行浇筑。防水工作是关键,在支架管理的过程中,针对存在的位移问题要及时处理。
2.3.2混凝土振捣技术
振捣的方式主要包括人工振捣及机械振捣2种方式,人工振捣的效率较低,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区域将发挥作用。机械振捣在与插入式振捣结合时,解决了其存在的缝隙问题,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掌握连续作业的时间,一般在20s左右,针对混凝土表面未存在异常情况可以继续后续的处理。在使用平板振捣装置进行振捣时,要掌握好振捣的时间以及振捣的顺序,从外向内进行振捣。
2.3.3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养护的阶段,要对混凝土周围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监测,使之在最佳的区间。优化养护工艺,将洒水以及覆盖塑料薄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养护时间上,要充分结合混凝土凝结温度以及湿度的具体情况,一般在2周左右,针对在养护过程中出现混凝土构件变形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以此保证施工的稳定性。
2.4土建施工技术中砖砌筑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技术中的砖砌筑施工技术是核心,该技术主要在剪力墙中发挥优势,仍需做好前期施工的准备工作,关注砖体湿度情况,并定期对其进行润湿处理,控制砖体的含水率,为提升施工效果,通常在10%~15%,如果含水率在该范围以下,则需要作补水处理。在多雨的季节进行施工时,要将砖体的含水率控制在该范围以上。在砂浆配置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置,在此环节中,可借助搅拌设备的优势对其进行搅拌处理,并合理控制好搅拌的时间,通常在90s左右。以盘角施工为例,在砖砌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掌握盘角的高度,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一般在5层以内为最佳,在处理盘角过程中,要做好吊装施工环节。砖砌筑施工过程中,要注重观测砌墙的具体情况,使墙面的两面处于挂线的状态,监测高度的变化情况,施工人员要做好直线点布设的工作,该工作主要在高度较大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保证连线方式的准确性,随即将其保持在垂直的状态,将小挂线进行拉紧处理,该处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保证砖砌体受力的均衡性。
2.5土建施工技术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2.5.1钢板支护技术
钢板支护优势较为显著,操作较为简单,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的问题,在软地面中发挥优势。深层搅拌水泥桩支护强度较大,其主要由支护以及混凝土构成,并将固化剂应用其中,有助于保证施工的稳定性。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将支护与防水有效结合在一起,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环境下工作。
2.5.2土钉墙支护技术
主要发挥土体原位的作用,原料可是喷射混凝土面板。应实时关注钉墙支撑结构周围的具体情况,并在附近挖掘基坑,在形成混凝土板的过程中,通过铺设钢网的形式,以此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如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将前期调查与抗拔力、应力计算充分结合在一起,需要收集该地区水位数据、地下管道分布及周围环境参数的数据,并制订出准确的施工设计方案,在计算抗拔力的环节中,首先要定位施工的具体方向,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尽量降低抗拔力的标准范围,该操作可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2.5.3深基坑支护技术
有助于优化建筑的水密结构,该技术的应用是提升建筑物寿命的关键,可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在雨季施工时,坑四周地面必须设排水措施,应在基坑标高以上留15~30cm泥土,防止雨水及地面水流入深基坑。
3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土建技术在近些年来一直在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人们的使用要求,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究创新。相关企业应当加强交流分享,认真学习彼此之间的长处;在企业内部,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相关的专业水平,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土建工程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造福人民的大工程,应当受到重视。相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将持续进步,为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玉飞.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其要点探析[J].门窗,2016(3):125-126.
[2]黄燕.浅析民用建筑土建施工技术要点[C].2014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