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3期   作者: 王春燕
[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王春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环境保护工作站)   新疆阿拉尔   843013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决定了其安全性以及适用性。因此,需强化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标准化管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把控。本文分析建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概念,明确工程管理重点,并结合标准化管理模式,提出了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措施
         引言:在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建筑工程需求量逐渐提升,主要包含办公建筑、住宅建筑等,满足人们生活以及生产需求。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所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重视工程管理工作质量,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安全、质量、工期、造价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一、建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标准化法》规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以及实施标准过程的监督。制定标准作为标准化管理的前提,在标准制定时,需首先确定标准无误,符合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需求,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标准,进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实施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不断掌握、学习相关标准,并落实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同时,还需重视实施标准过程的监督工作,确保标准落实的准确性,使得建筑工程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二、建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可分为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工作以及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工作主要为对于施工图纸的会审、对于深化设计的审核。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为每一道施工工序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材料质量进行掌控并建立质量台账,对于机械设备情况进行掌控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作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重视。
         2、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项目能否按时完成提供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包含了对具体施工内容的排序、界定、施工进度的安排以及时机的预测。建筑工程项目能否在预计时间进行交付,完全取决于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只有保障建筑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工,方可不断提升企业经济,确保建筑项目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在施工进度进行管理时,技术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时,需充分考虑施工天气、人员、材料等各方面因素,合理分配相关资源,确保在规定工期内完工。
         3、建设成本管理
         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需将管理需求以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不断优化工程管理模式,使得其更好的发挥管理作用,提升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建筑成本。建筑成本直接决定了项目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施工单位应明确成本控制与偷工减料的区别,成本控制工作应在不改变结构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完成的。
         4、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决定了工程项目质量,并且安全管理工作还涉及到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所以,相关单位应不断引起重视,只有保障施工现场安全施工,不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影响,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质量控制工作方面,方可保障工程按期完工。


         三、建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应用
         1、施工合同标准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签订诸多合同,例如材料供应合同、劳务合同、机械进场合同、发包合同等等。其中,发包合同以及劳务合同较为关键,在合同签订前需要合同签订双方进行合理协商,提升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为了使得相关合同更好的发挥自身效益,需对其进行标准化管理,降低合同中的风险所在,保障其管理质量。因此,在对施工合同进行标准化管理前,相关管理人员需对工程所在地法律有着较多了解,确保合同条款符合相关法律,提升纠纷事件处理效率。通过建筑合同标准化管理与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分析出标准化管理模式需要不断优化,符合时代发展,将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概念等融合到项目合同管理制度中,确保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
         2、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应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管理,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除了应遵守规范化原则,还需实行标准化管理,不断丰富现场的管理内容,并且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要求。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机械设备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并且材料的质量不仅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还对施工现场安全以及施工人员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引发一系列安全管理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实行标准化管理模式时,需要管理人员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从多个角度出发,并进行全方位考虑,在保证材料质量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确保材料的性价比。企业还需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记录,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降低施工成本。还需重视材料的运输工作以及贮存环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在进行力学检测后方可引用到工程施工中。在对施工现场机械进行管理时,施工人员应首先考虑大型机械安置位置,使得其能够正常运转,并且避免进行二次搬运,降低管理费用。在对施工现场设备进行管理时,应首先监测设备的精准度,提升施工质量。此外,管理人员应尽可能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不断提升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提升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
         3、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标准化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作为标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安全防护措施时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现场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将对施工工期造成影响,提升施工成本。因此,需结合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安全防护。首先,需对施工现场安全制度进行改革,强化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企业应购置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装置,监督施工人员佩戴防护用具,不佩戴防护用具将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还需设置防护网、公示栏、安全标示牌等,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4、施工技术的标准化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管理人员应针对不同分项工程,并结合国家出版的技术要求等相关文件,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能够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需在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而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同时,管理人员需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并且重视标准化建设管理的应用,结合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实际应用效果做出更多的考虑,丰富工程需要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东炎.泉州东海滨城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要点研究 [J]. 江西建材,2017(13):239-240.
         [2]周福新,黄莹,李清立.基于流程化视角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01):98-102.
         [3]董文斌,张伟.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探讨 [J].建筑经济,2016,37(7):2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