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芹
身份证件号:3725271982****0826 山东省 2749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完成之后,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逐渐成为资源学界的关注重点。新时代下自然资源研究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自然资源研究;机遇与挑战
引言
面对新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实践需求,需要制订一套权威的标准规范、框架统一的基础数据体系,建立包含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勘查监测、模拟预测等过程的全流程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形成资源大数据服务与技术解决方案。为此,本文试图系统梳理自然资源综合研究的新时代背景与基础,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
1.多种门类自然资源之间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联更加紧密
(1)山水林田湖草与自然资源关联
自然资源的关联特征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非常吻合。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从SDGs视角分析了资源关联问题,认为在讨论自然资源需求时,“关联框架”可以识别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在多大尺度上可能发生这些联系,评估其关联过程对气候变化政策、供应链管理以及资源富集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因此,在“关联框架”下认识自然资源实际上是深入发掘不同自然资源利用过程的人类行为关联特征。例如,自然界中的水、土地、能源、矿产是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可以生产食物和原材料。为了生产食物,必须消耗水、土地、能源甚至矿产资源,这就涉及到SDGs的第2、第11、第12、第14、第15个目标;为了生产原材料,则需要开采矿产资源、消耗能源和水、占用或剥离土地,这些环节也涉及到SDGs的其他目标。
(2)资源—资产—资本的关联与转化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和自然资源资本等三者之间具有明确的边界和内涵以及相互递进转化的关联关系,识别三者关联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为了正确解决自然资源利用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权衡问题,破解自然资源行政管理和市场调节的相互掣肘问题,优化自然资源调控策略及其市场配置过程。自然资源是所有天然赋存、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其地理空间边界非常清晰;自然资源资产是具有清晰的产权法律关系、可进入市场交易的一部分自然资源产品或服务,其法律权属边界也非常清晰;自然资源资本则是未来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有可能开发利用并且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的部分自然资源和服务,涵盖了市场预期及其价值不确定性的特点,其技术市场边界也相对较为清晰。从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来看三者的管理权属:我国宪法和物权法等规定了所有自然资源由国家或集体所有、并由政府统一管理;自然资源资产需要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协同管理;自然资源资本则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实现资源和资产在市场上的增值利用。
(3)能源—资源—技术关联
这类关联分析是为了解决关键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宏观资源安全目标和微观资源高效利用目标的权衡问题,应对当前全球矿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成本限制乃至损失风险,通过多种关键性技术策略的优化组合实现自上而下的政策过程与自下而上的响应过程之间相互协调。技术进步将导致能源转型和资源配置结构的显著变化。全球低碳能源系统转型必将导致其他部门需要更多的金属矿产资源,但这些金属供应能力有限并且多数是以副产品方式开采的关键矿产,由此可能会改变世界能源与矿产资源的传统地缘政治格局。中国是几种主要的关键金属矿产生产国和消费国,开采这些关键矿产必然对其他行业或其他国家的低碳技术发展产生影响。
中国的发电技术(EGT)对包括银、铬、碲、铟、镉、硒、镓、镉、镝、钕、铽等18种关键金属的需求及其全球影响,低碳能源系统中最关键的是铽、铬、银、镍、铟、镉、镝等金属,技术进步有望降低与银、铟、镝、铽相关的风险。如果没有从主矿种供给获得足够的关键金属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回收利用和精炼技术,则很难实现绿色能源转型,即低碳能源技术与矿产资源具有全球性的关联影响。
(4)食物—水—能源关联
这类关联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在自然资源系统(主要涉及土地、能源、水等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中寻求最佳的权衡解决方案。这是因为食物、能源、水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经济部门需要加强整体协同,以实现多目标的共赢。这类关联分析是目前国内外探讨最为广泛、理论框架最为多样、实证案例最为丰富的研究热点,在全球、国别、区域乃至跨区域层面都积累了大量成果。其中根据不同目标内容,食物、水、能源关联分析的表述顺序会有所不同,即出现了“水—食物—能源关联”“水—能源—食物关联”“能源—水—食物关联”,等等。这是因为食物、能源、水等资源的利用在不同地区或者不同的发展方向之下,可以互为目标、互为限制因素,可以通过技术组合优化方案和综合管理实现协同优化。
2.科技进步对自然资源的地位与作用产生深刻影响
(1)能源革命加速了新能源对常规化石能源的替代过程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涉及到技术、管理、基础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1%,同比增长1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3%,同比增长32%。同时,快速城镇化进程催生了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但相比发达国家而言仍然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我国每百人汽车拥有量为17辆,仅为美国的1/5、日本的1/3、巴西的1/2。因此,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多管齐下。
(2)推动西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内容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引起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意味着西部地区再次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起始于2000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成功推进了20年,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政策必将向纵深发展。西部各省市区拥有煤炭和油气化石能源、矿产资源开采及金属冶炼、重化工及传统制造业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未来要实现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及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西部能源开发仍然以煤炭为重点关注对象,强调对煤炭供需结构的优化,并在勘探、采掘、加工、利用、输送、存储及电网建设等全环节进行了技术升级部署,同时着力丰富煤炭产品,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方面延长煤炭产业链,强调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利用。西电东输依然是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清洁电力输送能力、电网调峰能力等建设,目的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弃风弃光弃水”所造成的巨大能源浪费问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大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强化基础设施规划以及开放大通道建设紧密相关。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之后,分别从各自视角对于新时代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对于自然资源研究而言,新时代意味着随经济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发展内容逐渐向社会民生建设倾斜,自然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实现质的飞跃的同时兼顾更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实践和自然资源综合研究与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战略需求。
参考文献
[1]成升魁,沈镭,徐增让,等编著.2010中国资源报告资源流动:格局、效应与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编著.2008-2009资源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