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3期   作者:何小兰
[导读]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屋建筑拔地而起,

         何小兰
         5108211984101991**    四川省广元市    628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屋建筑拔地而起,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也在其中迎来突破。混凝土浇筑技术以混凝土作为施工的原材料,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调配,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并做好各项混凝土工艺处理,从而实现坚固、稳定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这里就针对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做研究,并对施工要点做技术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引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于混凝土浇筑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混凝土浇筑技术能够保障房屋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也要确保浇筑的整体性能,相关混凝构建尺寸也需要精准,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效果,推动建筑工程的高速化发展。
         1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其构成主要是由水泥作胶凝材料,水、砂石等材料通过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施工材料。混凝土调配丰富,加工简单,但是需要注意工艺流程,同时对于材料的混合配比需要精准把握。就目前来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规、最广泛的施工技术,它具有诸多的优势特点,比如说其具有可模性,可以通过灌注工具形成各种形状、大小的混凝土构建模具,同时混凝土具有很强的耐火、耐腐蚀、耐久性特征,并且相关工程造价低,具备较低的维护成本,这些条件也推动了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速发展。不过混凝土也具有一些缺点,就比如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不科学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稳定性与耐久性受影响,并且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偏低,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此外混凝土的总体质量比许多建筑材料重,也容易受到季节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后续混凝土施工不易修复等问题,这些都是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有待解决的问题。
         2混凝土浇筑技术材料配比研究
         就目前来看,混凝土的主要构成就包括了水泥、外加剂、骨料以及砂石等材料,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同时在不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是不同,在建筑工程施工领悟需要严格控制好材料混合比例,保障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目前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对于浇筑技术的研究,就需要根据相关设计标准、确定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并为工程的施工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确保后续各环节都符合设计、质量、技术等各方要求,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
         3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    
3.1浇筑前期环节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顺利的施工,在浇筑前期需要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其中就包括了技术准备、材料准备、施工人员准备以及应急处理准备等工作,保障前期施工的有效安全性,方可施工,同时还需要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做好相关安全质量检测工作。
   (1)前期基础工作  
         在准备给建筑工程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以及技术标准,对建筑基础结构进行设计标高及轴线的校正,与此同时为了浇筑的顺利处理,还需要及时清理相关表面杂质。若浇筑的地面属于干燥路基,就需要及时挖除保护层,然后用碎石垫底,并及时做好路基夯实以及加水润湿处理,这有这样才可以继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而对于岩基,这种特殊的地表需要对棱角和松动的岩石及时处理,然后提前用混凝土进行相关缝隙填充,做好清洁处理后就可以开展浇筑工作。
         (2)做好模板、钢筋以及预埋件的安全质量检测工作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后一旦成形,要对模型进行改变或者增加钢筋或者预埋件是很艰难的事情,所以在前期准备中就需要做好相关模板样板工作,同时对预埋件、钢筋的处理进行核查,确保满足前期施工要求。


         3.2做好混凝土布料准备工作
         在建筑施工中,布料指的是利用松散的混凝土浇灌到塑造模具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布料时需要在岩面或者旧混凝土结构表面铺两到三厘米的水泥砂浆,同时其水灰比应该低于所浇筑混凝土的水灰比,在具体浇筑流程需要确保摊铺面积应当与混凝土浇筑的速度相适应,而这样才可以确保浇筑时岩层结构之间能够充分结合,提高浇筑的质量效果。相适宜,以有利于新浇混凝土与岩基或旧混凝土施工缝面之间的良好结合。
         3.3混凝土振捣
         在整个建筑工程浇筑施工中,振捣都是浇筑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通常利用振捣技术能够有效排除混凝土内部多余的水分,让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更加牢固,紧实,也能够让预埋件与钢筋更好的融合与混凝土模具中,提高浇筑施工的质量效果。
4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领域研究  
4.1在建筑梁、楼板结构的浇筑研究
         在建筑施工中,梁与楼板都为建筑中重要的结构框架,因此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与承载力,所以在具体施工中就需要较高的浇筑工艺,通常而言采用的是由下至上逐层浇筑的方式,这种浇筑可以让结构更牢固稳定,同时逐层浇筑也方便施工。
         布料施工的技术要点:在布料环节,需要根据梁的高度来做具体的施工,如大于一米时,浇筑的顺序是先浇筑主、然后是次梁,最后才是楼板;而如果小于一米,就需要进行分层的浇筑,直到当梁混凝土与楼板底面平齐后,再同时开始浇筑。详细流程工艺是:预先把梁混凝土分层浇筑为阶梯形状,然后进行逐层施工,一直当施工混凝土到达楼板底部位置,就可以跟楼板的混凝土进行同时浇筑作业。
4.2对于大体积的浇筑应用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对浇筑体有着体积的浇筑区分,通常而言小体积的浇筑尺寸一般是尺寸低于一米的混凝土结构,而大于一米的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这种浇筑混凝土结构多用于大型、高层建筑的工程的施工领域,如箱型基础、筏型基础等施工环节。大体积的浇筑难度相对而言更高,技术难度也更大,特别是由于浇筑体体积的过大,容易导致边界出现约束作用力,一旦出现温度应力势必容易导致浇筑体出现裂缝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具体的浇筑环节就会采用分层分段浇筑工艺以及二次振捣浇筑工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问题的发生。
         (1)分层分段浇筑工艺:在浇筑环节采取分层段浇筑,这样可以保障大体的浇筑能够均匀的受热,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散失,同时降低内部结构温度的变化,有效的降低了结构体内部出现裂纹的风险。而在具体的分层施工中,将分层施工的最佳时间由浇筑体表面的温度决定,当表面温度与常温相近时最为适合浇筑,同时下次的浇筑时间则维持在三到五小时左右。
         (2)二次振捣工艺:基于二次振捣能够降低大体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纹的风险,使得结构更稳定牢固,提高结构的抗压强度。而二次振捣的时间由水泥、温度等各方面温度决定,需要进行实验确定,保障振捣的科学性要求。
         结语:总而言之,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浇筑技术的应用领域越发广泛,并取得了重要的效果。在工程施工中,为了确保建筑浇筑质量的有效性,需要对浇筑技术、材料、施工工艺等提出新的要求,保障每个环节安全有效,从而推动建筑施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烽华.建筑桩基工程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09):165+167.
         [2]李卫国.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54-55.
         [3]牛晓燕.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08):106-107.
         [4]曹晓英.浅议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工艺工法及注意事项[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16):80-82.
         [5]康生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20):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