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文山 663700
摘要:传统的露天边坡治理主要利用锚杆、喷浆、锚网和锚索等方法进行支护,未考虑生态效益。本文首先对边坡支护治理技术特征进行阐述,然后分析目前边坡支护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边坡支护治理技术和提高管理效果的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矿山安全治理边坡治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工程;边坡;治理技术;工程管理
1 边坡支护治理技术特征
在矿山工程中,边坡支护治理技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边坡支护难度随着边坡倾斜的不断增加而增加,相应的危险系数也在不断扩大。通过边坡支护技术能够对边坡内部各岩层之间与建筑设施进行加固处理,增强边坡的承重效果,提高整体矿山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②隐蔽性。矿山工程的边坡治理往往在建筑主体下部结构内,因此工作人员往往不能轻易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对治理工作造成困难和阻碍,而且不利于整体建筑建设质量的提升。③综合性。边坡支护治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过程,其中包含各种类型的治理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具有各种各样的联系。③相对独立性。建筑边坡支护治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虽然具有联系,但是每个环节存在相对独立性。为了避免边坡治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工作人员要对支护治理的每个部位进行有效的监督。
2目前边坡支护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边坡工程土样采集不规范
在进行整体的边坡工程设计和规划之前,要对地基中的土壤质量、地质环境、地质结构等进行充分地了解和分析。首先,需要对土层进行测量,选择最为合适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为后期的实际边坡工程结构设计工作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其次,根据实际的边坡工程设计管理规定,在建设治理范围内进行土壤取样。在采样过程中,一些治理单位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提高治理效率,往往没有对边坡工程土样采集进行严格地管理和规定。同时,受土地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影响,取得土样样本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并且代表性较差,使得后期的实际设计图纸不能充分满足边坡工程治理需要。
2.2边坡开挖过程不合理
在边坡工程开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开挖过程不合理、基地标高高度控制不严格的情况。这主要受边坡工程治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差异的影响。同时,如果在机械开挖过后,对于边坡表面的平整度未进行有效处理,会使得其开挖质量较差。在边坡工程治理过程中,如果使用人工开挖和修理,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开挖倾斜不符合治理标准,不利于后续相关治理工序的正常开展。
2.3治理队伍挖掘时和边坡支护不匹配
针对不同的边坡工程治理管理目的,其具有不同的治理技术。针对整体治理技术含量较低的边坡工程,其相匹配的挡土支护技术也较为简便。而针对技术含量高、治理标准严格的边坡工程,需要配备更加专业的治理技术和治理队伍,对于不同的边坡支护技术选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边坡支护治理技术和提高管理效果的措施
3.1提高边坡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为了对边坡工程的设计流程进行优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改进:技术与治理可靠性、经济效益性、环境影响性和设计工期。具体的设计优化流程为:①针对整体的边坡工程系统进行优化,即设计方案。在设计前期,对需要达到的设计目标进行确定,选择最优设计方案。②在设计过程中,确定了边坡支护系统后,对支护系统进行计算,使得整体的边坡经济成本最小。③对边坡工程的相关设计概念、支护结构和地下水处理地质环境等数据进行综合性的采集,使得整体设计过程更加有效。
3.2建立边坡设计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为了提高边坡工程治理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建立相应的全过程管理模式体系。有效的全过程管理模式主要针对三个管理对象。①对于设计员工的管理。治理企业内部要根据实际需求组织相应的管理人员设计水平培训,在提升员工的设计水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边坡工程设计和治理工作分配,将具体设计责任具体落实,提高整体边坡设计流程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同时提高边坡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视程度,制定严格地管理标准,避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和频繁修改设计图纸问题的出现。②设计体系管理方面,设计单位首先要明确边坡工程设计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严格履行国家相关设计标准,并且加强监督管理的落实。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分析和总结,逐渐形成较为完整且系统性的设计管理制度。③针对边坡工程各设计环节的管理,首先建筑单位需要根据边坡工程的设计目标,将治理环节进行详细的划分。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使每位工作人员的自身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加强对于边坡工程设计标准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匹配性,综合性提升边坡工程的设计水平。
3.3对地基勘探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边坡工程能够安全的开展工作,所有建设企业治理前期都要对本地地质勘查一番。边坡工程治理中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工序,以地基建筑的复杂、特殊性为依据,治理人员要有很高的专业能力。对当地土质进行勘察之前,治理单位要提前制定个细致的勘察计划,看是否可以开挖,开挖的深浅等问题。要在不破坏原有的地质上开展工作,勘察过程中要了解地质的成分,是否具有稳定性,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清楚并详细地记录精准数据,是边坡工程治理的必要条件,对后期治理计划的进行有着重大的影响。
3.4灌注桩治理技术
关于灌注桩治理技术的应用,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挖孔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边坡内柱体的强度进行及时有效的观察,避免出现断桩情况。②对边坡治理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堵管、埋管等问题的发生。③在实际的沉管桩治理过程中,锤击沉桩是主要的治理方式。通过锤击产生的锤击力将沉管进行开口,这种沉管桩技术具有操作快捷、流程简单的特点,并且对于治理经济成本的要求较低。④沉管灌桩的桩体横截面积较小,使得其桩身的强度较弱,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桩身断裂的情况,导致混凝土离析治理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治理事故,治理人员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沉管底部具备充足的混凝土,并且有效地控制沉管拔出的速度。⑤在挖孔桩的使用过程中,提前做好人工挖孔准备工作,对桩孔进行一定的防护措施,使其护壁逐渐形成,同时可以安装相应的钢筋进行保护。⑥对混凝土进行全面浇灌,在转孔桩的使用过程中,要与地面打孔埋桩的方法有效结合,提高桩孔位置的整洁程度,并对孔内的泥土进行有效清理,充分保障治理质量。
3.5重视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技术的合理利用
在完成整个边坡工程勘察工作后,治理单位就要依照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开挖土方和设计支护,开挖土方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开挖土方内的妨碍物要清理干净,地下存在的管道、线缆等阻碍了治理就要将其移除掉,设立好相对应的测量控制网。保证其两点一线位置的准确度。②勘察到的地质状况采取合适的土方开挖方法,遇到比较大的岩块和土块时要用相关的机械进行清除。③地基的边坡挖好后,要用相对应的措施把挖掘好的边坡保护起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矿山治理过程中,治理单位需要加大对于边坡工程支护技术和治理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应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手段,提高矿山治理质量,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裴俊杰. 试述矿山安全治理中边坡支护治理技术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 2018, No.135(05):134-134.
[2]周华, 张影. 矿山安全治理中的边坡支护治理技术探究[J]. 智能城市应用, 2019, 002(004):P.9-11.
[3]刘文应. 矿山安全治理中边坡支护治理技术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20, 000(001):22-23.
[4]陈忠锋. 矿山安全治理中边坡支护治理技术的应用[J]. 冶金丛刊, 2019, 004(00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