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要点技术及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4期   作者:蔡仕吉
[导读] 我国市政工程项目是造福百姓的重要基础民生项目,项目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其质量,以此来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蔡仕吉
        宁波市镇海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200
        摘要:我国市政工程项目是造福百姓的重要基础民生项目,项目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其质量,以此来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本文对市政工程中的道路施工项目进行分析,以沥青混凝土材料为例,探究其施工特点,并结合道路施工案例,将该种材料下的施工要点技术做以准确把控,讨论施工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进一步优化市政项目的施工安全措施,保障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项目;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

引言:国民经济总量逐年上涨,拥有汽车的居民比例也逐渐增大,这便将给市政工程中的道路建设项目带来不小挑战,新时期下,为维护国民基础利益,应将公路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以此确保出行安全的发展目标,能充分达成。道路交通事故比例中,一部分事故来源于道路质量问题,因此要提高道路实际运行质量,应先将其施工阶段做以分析,保证施工建设项目能取得较高质量。本文以沥青混凝土作为道路建设的主要材料,分析其施工技术,以此来提升我国市政项目的建设落实质量。
1 沥青混凝土施工
        现阶段市政工程在道路项目上选择的铺装材料通常是沥青混凝土,由该种材料铺设出的路面结构相对平滑,行车噪声较小,适应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居民常说的“沥青”、“柏油马路”便是由此材料搭建完成。沥青混凝土属混合型铺装材料,将矿料按照建设需求进行一定比例控制,加入到沥青材料中,在经过了搅拌、摊铺、碾压等步骤后,能为公路路面提供较为稳定的坚固表面。在材料的选择上,沥青混凝土包括骨材、石粉、碎石、沥青胶泥等,施工中会使用到平路机、撒播机、压路机等设备,所以沥青混凝土其材料便拥有较高强度,加上硬核设备,使得该种材料目前在等级较高路面中广泛使用。
2 施工要点技术
2.1混合料搅拌
        柏油路面能否拥有较平整的结构,需要在沥青混凝土搅拌时便进行充分考虑,将施工质量管控措施落实到每一步骤下的施工工艺中。为保证沥青能和骨料、粉灰之间进行充分粘合,需要将沥青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在常规搅拌完成后,还需要对混合料进行防水措施,此时可加入质量过关的防水材料,使混合料具备较高防水能力。搅拌时,为进一步提升沥青对各类骨料的黏接力,可使用抗填充剂,在搅拌后进行抗冻裂试验,以此增强整个混合料搅拌完成后的附着力。
2.2材料运输
   对混合料进行运输,需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其一,使用自卸汽车进行装卸操作时,应保证车厢内杂物清理干净,不能存在影响运输质量的危害性垃圾,并且为了防止混合料热量散失,需要在搅拌完成后的混合料上搭设保温设备。其二,根据建设标准,结团、离析等状态下的混合料并不能运输进场,所以在运输期间也格外关注雨水淋湿、温度变化场景,保障混合料在进场前的性能稳定性。其三,混合料一次输送过多,可能存在当天不能完全用光的问题,此时维护施工成本,应适当做以夜间施工的准备,不能损失市政工程下的每一笔成本费用。
2.3材料摊铺
        混合料进行摊铺前,需确保待施工路面上的整洁度,不可存在杂物、砾石、灰尘,避免影响混合料的摊铺效果。摊铺时的重点关注场所是接缝、凸起位置,该类位置处的空间结构高低起伏,不利于混合料进行正常的摊铺工艺进行,此时需要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摊铺面积,在遇到不良场地时,应以质量为建设前提,后关注摊铺效率,保证混合料摊铺下的路面能够保持平整。完全铺装完毕后,应做以压密处理,铺装施工的每分钟行进速度要维持在2-4米之间,以此达到最佳工作成效。


2.4混合料碾压
        碾压操作能让混合料具备更好的应用强度,等候县,不仅准备大型压路机设备,还要备好小型的机具设备,能对边角处进行充分碾压。碾压主要包含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环节,不同碾压环节的压路机类型和行驶速度如表1所示,实际碾压时,必须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碾压质量。初压时,温度应达到130℃以上;复压时,温度应达到90℃以上;终压结束后,混合料温度应达到70℃以上。混合料的碾压必须沿纵向进行,相邻两个碾压带之间应保持轮宽1/2的重叠,避免漏压[1]。
2.5接缝技术
        市政工程路面要将接缝数量减少,确保路面的平整性。对于纵缝的施工处理,可利用自动装置将相邻部位进行结合,保障两部分的结合标高能有较大平衡性,此时选择热接缝工艺,可以将纵缝的边界顺利休整成为直线。而使用冷接缝工艺,则先要用铣刨机在纵缝的走向趋势上进行铣刨,再做以接缝处理。当纵缝与横坡有所相交时,需要在重合位置上将缝隙控制在15厘米以内,保障路面稳定。
3 施工注意事项
3.1材料质量
        进行沥青混凝土施工,应确保其材料质量达到市政工程建设需求,将材料质量提升,能在与优化后的施工技术结合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原材料如沥青、碎石等,管理人员在其进场前应对质量有所检验,确保原材料合格后,方可批准使用。而建设机械的使用上,也应以质量作为选择标准,通过测验其实际最大效率与该类设备的标准效率进行对比,选择更为优质的机械,以此提升施工强度。
3.2混合料生产
        在沥青混凝土进行材料混合期间,建设标准下对混合物中沥青的含有量以及石油石需求量很高,设计所需的沥青使用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不容易改变,但在现实生产中沥青含有量是安全的另外,材料的排出、投入等过程也会影响混合物的品质。在排出材料投入时,为了减少分离现象,必须进行多次移动处理,在混合物上盖帆布和保温设施[2]。混合材料运输车在涂抹隔离剂、排出必须预防接触的材料时,应立即处理运输车的混合料以避免摊铺。
3.3压实度
        路面整体的压实度高低直接影响路面开通运营后的应用质量高低,对路面进行压实操作,需要贯彻在整个施工周期的管理中,压实紧密路段,相比于未紧实路段,其路面寿命平均高出近一倍,因此需要严格管理路面压实程度。在不同路面的压实施工中,应选择不同种的压实设备,以最为有利的施工条件,确保每一次压实环节的紧密性都能符合项目建设预期。
3.4养护需求
        沥青混凝土养护路面,是重要的施工作业之一,当所有路面狭缝完成后的四天内,养护作业要持续落实[3]。使用草袋将待干透路面覆盖,并根据测得的路面湿润程度,进行定量洒水操作,这期间,坚决不能将沥青路面暴露在外界环境下,以免杂质堆积到未干透的路面上,不利于养护效果落实。
结论:综上,市政工程中,应针对施工质量进行管控,比如在沥青混凝土材质下的施工中,较易出现接缝处的安全问题,所以需要施工方进行技术上的优化,以便完善道路工程科学化流程,提升建设质量。通过混合料搅拌、材料运输、材料摊铺、混合料碾压、接缝技术等要点技术上的分析,可知材料的质量对项目质量有较大关系,并且在原材料配比生产阶段,应进行妥善管理,确保材料压实度达到建设标准。另外在后续养护中,路面施工要在科学管理的措施下完成,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充分硬化后,再交付使用,提高项目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磊.浅析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要点技术及注意事项[J].四川水泥,2020(04):25+9.
[2]余深武.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4):45.
[3]陆泳.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5):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