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
3213211987092127**
摘要:当今在建筑领域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被高度的关注,当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混凝土施工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相应的技术要点,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当前我国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之下,各类建筑工程的建筑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混凝土是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最为普遍的一种建筑材料,其在建筑工程结构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众所周知,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影响着建筑工程最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在施工阶段一定要控制好关键的技术操作,避免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当造成各种各样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概述
(一)混凝土结构含义
混凝土结构主要包含水、水泥、石、砂等材料。当前我国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类型也较广泛,包含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三种类型。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结构的主体,其应用效果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物未来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应用混凝土进行施工的同时一定要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相关要求。
(二)混凝土结构特性
混凝土结构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方面被大范围的推广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耐火、耐腐蚀、整体性、可塑性等优点。整体性主要是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和特点,浇筑成完整结构的整体性。可塑性表明,实际操作的混凝土作业任务,操作人员可以依据施工的具体要求对几何结构进行调整和设计。除此之外,混凝土原材料比较容易获得,整体造价成本低,可以有效实现建筑施工的成本的控制,因此混凝土技术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一)混凝土的基本配制技术
混凝土的主要基材配置一般情况下涵盖混凝土材料的制备、配合比等过程。
1、混凝土材料准备
(1)水泥。因为混凝土制作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在混凝土实际调配的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各种材料的使用需要,进行科学地选择基础材料。水泥是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在选择水泥规格、性能等方面,特别是选择稳定性更好的水泥,做好强度拟合试验,必要时可使用一定量的外加剂。
(2)粗、细骨料。在材料制备过程中,粗骨料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粒度应在混凝土构件总厚度的0.75倍以内;粗骨料的直径应在4毫米以内,在实心板厚度的1/3以内。
(3)水。水的选用应该用标准的饮用水。
2、 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性能。所以,相关施工人员应根据工程原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设计图纸中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来确定混凝土的相关参数,从而在试验过程中不断实现配合比的设计和优化。进行配合比设计操作的阶段,不能根据经验进行设计,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的不利影响。
3、搅拌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搅拌。在搅拌机的选择过程中,根据所要选择的混凝土的性质,如果是塑性混凝土,需要使用自滴式搅拌机,而如果是轻骨料和干性混凝土,则应选择强制搅拌机。对于不同的搅拌器,其搅拌时间也有一定的差别。
在选择混合方式时,需要结合混合机的类型、容量等加以确定。通常来说,投放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一次送料方式。可以装在混合器中的原材料一次直接放入混合器。
(2)二次进料方式。通过二次进料的方式提升混凝土的有效强度,进一步降低在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数量,大幅度的节约的因混凝土而产生的成本。
(3)两次加水法。在搅拌机中加入一定的粗骨料原料,水量注入总水量的0.7倍,进行搅拌15 s的时间之后放进水泥,一次性搅拌剩余的水量,保持搅拌时间约1 min。
(二)混凝土浇筑准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施工工序,在操作浇筑以前,做好准备工作。
1、根据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成型设备、成型工艺及加固情况,确定混凝土浇注工艺。在浇筑开始前,为了保证后期浇筑的规范化,有必要对相关施工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进行有效并科学的划分。
2、根据浇注的具体要求,准备后续施工中需要的机械设备,如振动棒等。
3、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保证模板、支撑、加固等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工程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作业。浇筑前,有效清除模板和钢筋杂物和淤泥,并做好排水设施的规划和布置。
(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重点技术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在浇筑过程中,要保持浇筑的标准化,避免混凝土搅拌材料的分层离析。混凝土卸载高度控制在2米以下。竖向混凝土结构拌和物在浇筑过程中,其高度应控制在3米以内。在浇筑过程中,应结合本工程的具体要求,配合串筒、溜管等浇筑方式。
2、如果是竖向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想要确保浇筑之后的整体建筑质量,那么在实施浇筑前需要在混凝土的结构底层进行5-10cm厚度的水泥砂浆填筑。同时结合浇筑高度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必要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有效的更改和优化。
3、进行混凝土振动操作的时候,施工操作人员要密切观察支架、钢铁和其他特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变形、位移等现象,假如存在这些问题,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同时需要一定的校正后,可继续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
4、建筑工程混凝土浇注的阶段,柱和墙连接位置,梁、板的铸造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铸造、混凝土裂缝出现,因此,在铸造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第一列和墙铸造,当浇注1 h后,重新铸造,铸造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的开裂。
5、梁、板连续同步浇筑。如果梁的高度超过1米,通常采用单独浇筑法。
(四)混凝土振捣需要的关键技术
在混凝土的振动过程中,其振动时间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在振动过程中,其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振动采用插装式振动时,振动器和模板两者的距离需要维持在0.5倍的振动半径内,同时在振动操作的阶段,避免因与钢、模板的碰撞而造成振动不当。把它振动到5厘米深的混凝土中。
(2)如果使用附件振子,应根据相关测试结果设置间距,同时与模板连接。
(3)如果施工项目中的混凝土是干硬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那就需要在操作振动的时候使用加压振动的方式。
(4)在振动过程中,要做好模板、支撑等相关构件的检查,避免这些构件在振动过程中发生变形,一旦出现变形等现象,应立即处理。
(5)在振动过程中,为了保证振动质量,要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现象,科学确定振动时间,避免过振动破坏混凝土的均匀性、混凝土离析、浮浆等质量缺陷。
三、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是主要的结构类型,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把控施工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保证混凝土施工的标准化,避免了混凝土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等缺陷,促进了施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等。
参考文献:
[1]张小强,徐文栋.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与质控方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8):32-33.
[2]李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2).
[3]王海洋.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