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4期   作者:庄海燕
[导读]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逐渐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庄海燕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逐渐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在不断进行优化。为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小组合作模式在近几年来普遍受到教师们的喜爱。作为一种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开展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交流与沟通的有效的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为出发点,结合小组合作模式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浅谈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引言: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同时,该模式还可有效凝聚班级整体。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通过课堂交流互动的增加,有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此实现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交流与沟通频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学生在探讨、交流过程中对自身知识能力与学习能力的优化,为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与有力依据。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方法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掌握,确保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与提升。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还可有效推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工作。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沟通交流增加的情况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拉近,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效率。但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定位自身的教学地位与角色,确保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与监督的科学性与适当性。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沟通频率的增加,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有效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2、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2.1合作小组学习模式缺少划分依据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合理的小组人员划分是保障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基础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的划分小组成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重视小组划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致使教师在划分成员时,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受到忽视,小组划分缺少科学性的划分,使小组学习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学生兴趣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质量与效果的提升,进而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2.2小组成员间沟通交流频率偏低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绝大部分成为表面形式,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质性作用无法在该种教学状态下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小组合作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时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情况较差,导致小组合作教学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的依旧是学习成绩较为优越的学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信心的缺失,导致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沉默者,学习氛围无法得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3、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3.1构建宽松、自由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时激发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进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该教学模式,以此有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拥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充分的想象与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行为会受到一定的积极影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实际营养能力,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高效性的教学目标。
        3.2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教学计划
        在开展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从而决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方向与核心教学内容,进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性与合理性。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语文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保证在制定相应教学环节内容时,学生的认知范围与教师教学内容相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合理性时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性与高效性,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语文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3.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激发学生间竞争意识
        在诸多教学模式中,评价机制的构建都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建立相应的学习评价总结机制,确保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掌握与了解。评价机制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总结决断,它可以有效反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有效增加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力。当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后,教书需要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评价,确保学生在日后教学中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对于没有取得优异成绩的小组,教师也应进行一定的激励与评价,以此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之后教学活动的信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善以往传统教学影响下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家悦.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研究[C]. 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二).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300-302.
        [2]李伟玲.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27.
        [3]封吉平.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营销界,2019(21):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