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云
(莆田市秀屿区东峤湖柄小学,福建 莆田351164)
摘要: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找到语文阅读学习的方法,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实现情操的陶冶,视野的开阔,以及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笔者执教小学语文语文多年,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但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阅读教学经验,现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部分问题,将展开几点粗浅的教学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激发;能力培养
本文首先结合了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如轻视阅读学习体验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约束观念欠缺;家长轻视孩子的课业辅导以及学生读后分享、总结和反思意识较低等问题进行了若干总结,其次,又分别指出了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法,希望可以给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暴露出的几点问题
(1)小学语文教师侧重试题训练,而轻视了阅读体验和价值观的领悟。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不等同于单一的采用试题训练的方法,漫天的题海战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但却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体验的形成,小学生更没有时间从多篇精美的阅读材料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因而,也就领悟不到语文阅读学习的真谛。
(2)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意识欠缺,未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生,中段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贪玩、爱玩,尤其是户外体育游戏和如今较为普遍的网络游戏,而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到最终只能是荒废学业,失去了宝贵的阅读学习时间,从性质上来看,这是学生严重缺少自我规划、管理和约束意识的体现,而相比较来说,从一些学优生的身上,我们则可以看到规划学习和娱乐的优势,也唯有在规律学习和休息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取得高效阅读教学的成果。
(3)家长过于重视生计的奔波,而轻视了孩子的学习辅导。其实,教育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学校的语文教学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教师在课上讲解的阅读技巧,课文知识点,无法在课下得以巩固和应用,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也是事倍功半的。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物质保障,牺牲了更多的陪伴时间,但却未曾设想这些是否是孩子所想要的,也许孩子的童年学习时光,因为有了家长的陪伴会散发更多的光彩也未尝可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
(1)设计问题,引发思考,增强阅读学习体验
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趣味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增长学生的知识和开阔学生的视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提问,听学生给出的答案,然后做出进一步的教学辅导,逐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答案靠拢,由此一步一步揭开阅读学习的“谜底”,带给学生丰富的语文阅读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合作、探究,是尤为重要的。
比如,极富有想象力和童趣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就可以作为问题引导的教学基石,在孩子们还没有阅读课文之前,我们可以提问学生,“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老师请大家到课文里面找一找,比一比看谁找的最快?”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到教材中寻找答案,更以竞赛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久学生就会找到,答案就是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但至于小蝌蚪的妈妈为什么会是青蛙,她和小蝌蚪长得一点都不像这个问题,教材中并未给出合理的解释,对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网络教育资源做出“知识拓展”,计算机检索“百度百科”就可以为学生科普一些关于青蛙的繁衍生物学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看一看人类母亲分娩孩子的动画过程,从而得之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延伸出对父母的感恩和感激,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课下“慎独”
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意识、习惯养成的时期,尤其是自我管理和约束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比如,同样是学习,有的孩子有很有规划,到了学习的时间就自觉地去做功课,如写作业、读课外书和做试题等,而有的孩子则生活和学习一团乱。其实,《中庸》中早已提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就是在主张一个人无论是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在独处的时候,都应该要保持前后的一致,不要因为处于公众场合而过于拘谨,也不要因为无人监视而过于放纵。在阅读中,我们也希望每位小学生也能够做到如此,无论是教师或者是学生家长是否在身边监督和辅导,都应该做到前后一致,不要为了应付教师的监督而读书,那样的阅读学习将事倍功半。
(3)积极联合家庭教育力量,达成统一教育共识
作为孩子的家庭方面,也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关心其学习成绩和学习体验,比如,父母下了班可以问问孩子“今天老师都讲了些什么?你学会了多少?”,或者是“你的作业都完成了吗?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吗?”等等。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父母则可以帮助检查孩子的阅读学习效果,比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课下自主预习《将相和》一课的作业,那么,学生的父母就可以询问孩子,“《将相和》这一课你预习的怎么样了呢?可以给爸爸讲一讲这篇课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由此,学生父母在听取孩子口述整个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整篇课文字词的掌握程度,更充分考验了学生的读后复述能力,学生还可以在口头复述的过程中和父母一起探讨对“廉颇”、“蔺相如”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实现家校教育的合作与统一,更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4)培养学生读后总结、反思意识,归纳阅读问题
一个人的阅读,容易陷入思维的“死角”,通俗来说,就是“钻牛角尖”,所以,新课程改革中倡导教师要侧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大致就是相互交换阅读体验,总结阅读心得和反思阅读中的不足,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不少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进度,往往忽视了这一问题。所以,教师不如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一节课、两节课的时间,邀请学生来到讲台上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经验,分享的形式可以是朗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口述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化解的方法,或者是只谈问题,请同学们和老师来出谋划策,等等。由此,则可以让每位学生发现一些自己平时阅读中不容易看到的问题,从而很好的在之后的阅读学习中规避问题,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粗浅教学经验简要展开了方法论述,希望可以调动学生沉睡的阅读兴趣,在文章中与更多的“高尚人”谈话,形成精神和情感的共鸣,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严廷秀.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长,2020(26).
[2]王永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