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霏霏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生小学 256623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流传下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语文教学当中的许多知识内容,都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教师应深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并主动自觉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引言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解读来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交往必需的工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熔炉”。所以,语文教师不单要看到语文课程的工具价值,更应该挖掘语文课程的文化价值,让语文成为学生学习文化的媒介,成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素材,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徜徉于文化之海,以文化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自愿做文化的传承人。
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富有深刻内涵的精神文化,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多年的艰苦磨难,受尽数不尽的屈辱才凝结而成的。这传统文化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更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从传统文化中可以反映出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为我们呈现我们国家历史长河中的思想观念。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发展的初级阶段,此时他们拥有较强的好奇心,若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既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以较充沛的精力进行关注,又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其益处是较为明显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包含着大量民俗知识以及精神品质,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同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逐渐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转变成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种背景下,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推动教学内容向着更具趣味性的方向发展,调动学生的课堂教学欲望,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质量,并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习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品质。然而,通过实际探究发现,现在我国很多小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具备的教育价值,并选择将其和语文课堂充分整合起来。但是,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却依旧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发挥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例如,现在很多教师会采用古诗文鉴赏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而其选择的鉴赏内容却仅仅是古诗文当中的精华部分,这样虽然也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过于片面,很难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示到学生面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着功利性,往往只重视升学率的提高,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刻板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教学要求提高,在教学方式和理念上需要做出适当改变。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逐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日常学习中适度渗入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学校不能忽视对教师的培养,让教师也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式的教学方法并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和观念,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领会对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要求,重视钻研语文教材,特别是现行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兼顾时代性的传统文化篇目,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教师在教学或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都可以恰当地引用传统文化中的名言名句、故事、名人逸事等来表述所见的景物、抒发内心的感受或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例如,在中秋节时可以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清明节时可以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送别友人时可以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传统文化。
(三)注重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学习期间,教育者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比如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对小学生来说极为关键,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来源于父母,教师可以和父母合作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布置在家学习任务,让家长通过陪孩子阅读和演练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再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鼓励小学生说出未理解的方面和对所学内容的启发。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和父母共同创造的学习氛围会极大影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与内涵,将来才能让祖国的花朵、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扛起中国民族文化这面大旗。
(四)立足语文古诗词进行渗透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的节奏感、韵律感,使得其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教育功能。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等。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下,教师在古诗词教育中,重点强化几点: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讲解、释义、背诵。古诗词教育之“美育”功能缺失,导致学生在面对古诗词时,第一时间便会联想到“背诵”,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抗拒感。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古诗词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同时还应当从诗词开展诗句赏析,让学生感知诗词独特的节奏美、形式美、音乐美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为实现良好的文化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小学生与传统文化联系的重要介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课程改革中重要性的提升促使青少年群体可以从小体会到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引,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动态,采取有效的方式保持其学习兴趣。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其内容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按照学生接受程度慢慢渗透,逐渐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为其以后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春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A].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3.
[2]李天姝.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J].学苑教育,2019(22):41.
[3]李梅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86-187.
[4]高艺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初探[J].新课程(上),2019(11):276.
[5]刘芹.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