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巧玲
(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大岚中心小学 广东 惠州 516249)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西方文化思想给传统文化带来极大冲击,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语文学习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成长。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时,将优秀传统文化在合适的教学部分进行插入,可以正向影响到小学生正在形成的三观。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与问题,随后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引言: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且独特。学生该年龄段尚未形成较为正确的三观,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传统文化优秀传播基地的语文课堂,应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渗透传统文化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要点之一,将极大影响学生的成长健康及其三观形成。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与问题
对于渗透传统文化,在课堂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引入传统文化知识。在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丰富度,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得到提升,进而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在另一方面可以宣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进而加快我国文明社会的建设进程。但目前与传统文化结合不良的问题依旧存在于课堂之中,其中比较主要集中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忽视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考试成绩被加以更多的关注,没有积极转换教学观念,从而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知识。当前西方思想对我国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导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查找相关的资料,造成课堂中没有与传统文化产生紧密联系[1]。
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实际运用能力也较差,所以接触的语文知识以白话文为主,较少接触古诗文,因此难以掌握传统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无法准确了解古人的优秀思想,而部分教师受到自身水平的局限,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从而不能在第一时间用知识储备中的传统文化来链接课堂。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最大的榜样,在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前,教师一定要带头接受传统文化,做到随时能解答学生的疑惑。在走上教师岗位后,教师应做及时填补自身的知识空白区,面对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疑问,要做到能够尽快解答,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来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不仅能给学生起到带头作用,更能增加自身的修养。在做到以上几点时,更应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特点与兴趣,更有效的教育模式正有待教师的开发[2]。
(一)通过人物事迹进行识字教学
通过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新词语和文字时,会由于畏惧困难而在一定程度上抗拒学习,为了使学生的抵触抗拒情绪减弱,教师应结合教材与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事迹,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趣味性得到提升,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时,学习“衡”这个字的时候,由于该字结构较复杂,笔顺较多,学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出西汉文学家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用故事来引起学生学汉字的兴趣,了解古代学者奋斗的艰苦,进而反思如今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通过讲述匡衡的艰苦奋斗与成功,使学生对“衡”字的理解得到加强。通过此类教学法,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具体的理解,了解了我国优秀古代人物的故事[3]。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文章背后的文化价值,使学生通过事例有所感悟,进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讲述传统故事,更能教导学生明辨是非,提升学生的写作素材量,达到提升写作水平的效果。
(二)通过教材中的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了许多著名诗词家,千年来的中华传统文化被浓缩在古诗词当中,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被选入进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经过编著者的仔细挑选,最终选出最适合小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古诗词,因此,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了解教材的编著特点,使学生了解古诗词中的独特韵律,停止盲目的背诵。教授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用动画与音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使用部编版教材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应在备课阶段准备有关多媒体资料,使用动画等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意境,这样做既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又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古诗词中有着许多与当今节日与习俗相关的描绘,以此为接入点,教师可以引导传统文化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4]。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举办课堂比赛,鼓励学生进行朗诵与主动讲解古诗词的故事,这样一来既能提升课堂活跃程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将以兴趣为动力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为学生逐渐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自由运用知识。
(三)将传统节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随着西方文化对新一代国人的思想冲击,许多学生都对西方的节日十分推崇,从而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习俗应在课堂中被教师所提及,重点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虽不扎实,但好奇心重,对故事的兴趣大。例如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时,在有关传统节日的文章与古诗词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配备的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等相关资料,以此来向学生讲述我国古代有关的传说故事,感受节日习俗的变化,在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时,也使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结束语
在当今时代,科技快速发展,西方文化不断传入,而语文课堂的教学主题之一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应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传统文化的初步印象,使学生的三观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良好影响,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德平.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000(007):132.
[2]张先凤.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60-61.
[3]陈妍.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000(010):P.20-21.
[4]牟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