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山西省和顺县串村寄宿制学校 山西 和顺 032700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学生第一次系统性的接受阅读学习就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此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正处在发育时期,学校语文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大幅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如期而至,使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及理念等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有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现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采取的教学策略。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现状,对提高教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与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引言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启发学生逻辑思维、提高语言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领域又再次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来,特别在小学阶段,有效的阅读可以让他们学习到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填补上了他们社会经验不足的漏洞。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对阅读教学引起足够的关注,促进素质教育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与先进教学辅助技术融为一体,并采取创设阅读情境、阅读方法与合作探究三方面的措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一、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完成阅读情境的创设
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不仅仅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及促进思维运转的必然要求,在教师导入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能发挥出重大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基本都是以语言叙述为主,虽然这确实能够达到模拟场景的效果,但也仅仅对学生听觉感知情境起到作用,相比视听结合的方法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时间一长教师的授课压力会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被消磨殆尽,这对于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必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把过往的教学观念更正过来,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出声音、图像、视频或动画等多种教学素材,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且生动有趣,这可以说是教师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最佳辅助工具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出现打瞌睡、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十分普遍,对此,教师应当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运用起来,把阅读内容中枯燥的文字、过时的图片等剪辑成有趣的动画视频,在课上播放给学生们看,这样一来学生课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会相应延长,对阅读内容自然也更加感兴趣。。当前随着我国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传统模式下单一的课本阅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当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非常快速,如果能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科技,例如多媒体设备,使用图像和声音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具有更加良好的视觉冲击力。构建一个图文相结合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主动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分层教学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培养
所谓的分层教学,其实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按照不同标准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都要有所差异,这是取自因材施教的理念。阅读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生活技能水平与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会起到重大作用,教师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不仅是对其阅读自信的培养所考虑,在提倡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及以生为本理念的今天,我们万万不能与素质教育观的要求背道而驰。
相对于传统的笼统式教学来说,分层教学在凸显学生知识漏洞方面更具有优势,对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新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也是很有帮助的。不仅如此,在促进学生发挥个人见解,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等方面,实施分层教学无疑是最为恰当的选择,这样不仅学生的阅读探究意识能得以增强,其阅读水平也会更上一层。
三、开展合作探究,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让教师把探究任务和课题分发给学生,使其在自主交流探讨过后再来逐一完成阅读学习的过程,如此学生便获得了课堂的主导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范围普及并应用开来。相对于以往的教师满堂讲、学生只能在下面听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明显是更容易接受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仅以阅读为例,合作对学生视野的进一步拓展以及思维运转速度的提高都特别有效,如果能够促进两者的相互结合,那么有效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显得太过困难了。
四.思维导图,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任何一篇文章当中想要表达的内涵和知识都不是依靠简简单单的堆砌就可以做到的,文章导致的中心思想都是一个由内向外实现的,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思维发散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了解文章所需要表达的内涵。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构建一个简单的阅读框架体系,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但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文章当中所需要表达的内涵和道德,也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思维导图初始涉及的时候,教师需要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老师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导图语文阅读教学那么思维导图就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我们应当使教学更加的多元化,让学生参加到思维导图的设计当中,给与学生自主权和选择权,这样在思维导图的涉及过程当中不但给与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五.结语
语文教师在对于小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全面提高和培养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这也是因为阅读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首先学生通过阅读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和强化自身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脑海当中构建文章的基本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全面的语文绘本的阅读,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让学生对于文化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阅读理解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在实现调动思维去灵活阅读之前,学生要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对阅读方法和技巧有所了解、阅读习惯已经养成才行,以上三种条件缺一不可。小学是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清楚的认知到这一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屠根林.新课程(中).2018(11)
[2]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强彩凤.新课程(上).2019(07)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辛得萍,张生泉.人生十六七.2018(11)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赵香芹.中国农村教育.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