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军
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省贵阳市 551109
摘要:学生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相当重要,在这一时期,学生正在形成其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提高其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受到各种思想和观念冲突的影响,能为学生点亮前进的道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目前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效果不够理想,因而在当前追逐中国梦的道路途中,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渗透
引言:民族文化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沉淀之下,经历了多个不同的时代,逐渐演化而成,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道德观念、风土人情、文化文明等,在今天依然适用。高中教材中的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如果能将这些知识通过引导传授给学生,就能帮助他们提升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帮助学生看待问题时运用辩证的眼光,分辨当前世界中文化的优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仍然秉持自我。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在不断地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但人们所关注的核心点还是学生的成绩和技能,而对德育却在不断忽视。虽然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在强调素质和德育教育,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在信息化社会中,高中生大都会上网,难以避免受到各类思想文化的影响,而这些东西往往五花八门,若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辨别,就容易受到误导。而且当今社会的学生们大都是被娇生惯养出来的,传统文化熏陶不足,学生自我化严重,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感缺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正是其关键[1]。
(一)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自古以来,我国对于道德和礼仪都十分重视,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道德体系,约束着古人的言行举止,许多优秀的观念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发挥出其巨大的效果。最早有“礼、义、廉、耻”,后来出现了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中的核心部分,在今天尤为难能可贵,“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这些言论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不断学习。还有忠、孝、仁、义,“百善孝为先”都是我们至今仍然在提倡和进行实践的,即便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剧烈冲突之下,它们依然被人们称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把这些传统文化渗透进去,让学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使道德观念得以提升,从而更好地为人处世,健康成长[2]。
(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千百前来,中华民族受到众多灾难的摧残,不断内斗和受外来侵略,但同时使人们更具有无限的爱国情怀,古人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来自前辈们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它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等等,都体现除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对高中生来说,他们受到的教育机会多,通过学习历史,能使他们更加认识到祖国的伟大之处,产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自我国加入WTO组织一来,与世界进行接轨,西方世界的拜金主义、自由观念也渗透向我国,对当今青年造成了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以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大小事件,以及思想汇聚在一起,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和思想,影响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观念,纠正错误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具体的渗透措施
(一)利用好教材进行渗透
作为高中语文中的重点内容,古诗文朗朗上口,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其中的很多古诗文都蕴含着很深刻又丰富的传统文化,道德文化、民俗民风、古人的人生观及高贵品质等,都对学生的影响重大。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应试技巧重视过度,在原文讲解时,将写作手法、修辞方法,以及考试中需要重点记忆和背诵的内容讲地很详细,却忽视了深挖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没有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不足。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的渗透重视起来。例如,在讲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不但要讲解古诗原意,教师还应该给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对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怀,以及壮志雄心仍在的豪迈抱负,将学生的热情调动出来,刺激学生的爱国热情[3]。
(二)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传统文化中的众多深刻先进的思想,不单单在当时产生的影响重大,在科技不断发展进步、思潮涌动的今天仍然具有十足的借鉴意义。如在学习《师说》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深刻的参悟,作者提出“三人行,则笔友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当时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到批判,但目前却很适合新课改下的教育,它强调教师应当不停学习,在某一个方面突出就可为人师,将教师的权威性降低了,也将师生间的关系进行了平等化,这对新课改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而且在《师说》中还充分地体现了一种学习的态度,即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精益求精的精神,而非“耻学于师”,这只会造成越来越多的疑惑无法解决,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丰富教学手段
信息化如此普及的今天,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对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对于部分拗口难懂的古文,如离骚、诗经来说,当学生难以理解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易于接受,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感受古文的精华所在,学习古人身上宝贵的精神品质。还可以利用情境演绎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完《荆轲刺秦王》以后,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抽出一些表演欲望强烈的学生,给他们分配好角色,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重现演绎,此过程中,教师再给学生补充一些细节,表演时的行走方式、举止的规范、行礼姿势等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将文化无形中传承。
结语:
传统文化中在我国当今所有文化中占有无法撼动的地位,是我国的瑰宝,在新观念层出不穷的现代,我们不能一味地摒弃一切旧观念,而应该将好的思想道德观念继续传承下去,在今天各种思想汇聚一堂,冲突严重的情况下,更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综合素质,让学生不走弯路,健康地成长。
[1]张怀宇.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
[2]周金勇.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学园,2017(10).
[3]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