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有效复述方法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4期   作者: 何晓娟
[导读] 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语文训练,复述能培养学生记忆
       何晓娟
        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语文训练,复述能培养学生记忆、理解、语言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其贯穿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始终。统编版教材特别重视复述教学,不但起步早,且练习量较大,一年级下册的4篇课文渗透了要概括主要内容,试着说故事;二年级有13次复述教学的要求。复述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本文基于简要复述,提出在“阅读”板块中,培养学生语言习惯、敏锐的语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统编教材;复述教学
一、复述的内涵特点
        从宏观看,复述教学具有“理解性”“整合性”“表达性”的内涵特点。1.理解性复述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个情节,还可以是一篇课文。复述课文时须忠于复述材料,要对重点的词句、课文内容等进行深入的理解,提炼一些重要的信息进行重组,准确把握,这是复述课文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在中年级段进行简要复述时显得更为重要。2.整合性复述课文在经过理解记忆后,要对所思考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合,考虑这些材料内容的取舍、复述的重点、表达的顺序等问题,使之较好地进行复述,提高复述的质量。3.表达性复述课文就是一种很好的口语表达。因此,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检验学生表达能力的一关,也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复述的序列特点
        统编教材编排的复述是很有序列性的。对于复述课文的要求,各个年级都不同:一年级强调借助图画复述课文;二年级强调借助课文插图,关键句,表示心情的词语,情节提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复述;三年级则强调借助关键语句复述课文;高学段强调借助关键词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复述教学应该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教学中必须步步为营,落实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复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复述的题材多样,有寓言故事、名画古建筑、童话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多元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色。而且三年级上册只是要求复述其中一个片段或是简短的故事,下册则强调整篇文章。教材不但在编排上有序列性,而且在课后题也提供了相应的复述策略:有的是借助关键词来复述,有的是借助图画来复述,有的是借助思维导图来复述……我们只有仔细研读教材,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复述的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样的序列性。请看一位老师教学二年级下册的《羿射九日》:第一步:这个故事很有趣,试着说说羿为什么射日,是怎么射的,最后怎样?出示提示:故事的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故事的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来最后一个。故事的结果:大地重新出现了勃勃生机。第二步: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恰当的动作和表情。

复述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只是把课后习题的答案连在一起说一说,这难道有思维含量吗?对于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有促进作用吗?在没有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孩子展开想象,加上动作和神情,这岂不是让复述难于上青天吗?三、复述教学的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有这样两条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1.提供语言支架,复述故事
        接近原文的复述,要记忆大量的课文语句,对学生显然是有难度的。因此在训练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也就是要搭建“语言支架”,让学生能顺着脚手架攀援而上,使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多地重现。例如:《带刺的朋友》中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第一步:课文是怎么把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写有趣的呢?交流,板贴动词“爬”“摇晃”“摔”“归拢”“打了一个滚”“扎”“跑”第二步:这些动作都藏着刺猬的聪明才智,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就把刺猬偷枣的过程讲清楚了。第三步:(出示“诡秘、噼里啪啦、噗的一声、匆匆、急火火”)可以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上这些词语,结合刺猬的动作,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2.借助插图和表格,复述故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后题,要求通过填写表格来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借助表格复述故事。这个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这个故事情节展开的特点。教材中的课文层次清楚,因此阅读教学可以进行填写“表格”的练习,使其贯穿于整个课堂,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清晰呈现行文脉络,为第三学段的“谋篇布局”打下基础。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师就可以紧紧抓住课文的插图和课后题的表格教学:(观察课文插图)这四件衣服就是急性子顾客四天里的不同要求。故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急性子顾客的要求:第一天想做棉袄,第二天想改成夹袄,第三天想改成短袖衬衫,第四天想改成春装,当急性子顾客一次次改变要求的时候,慢性子裁缝是怎样表现的呢?
3.发现结构秘密,复述故事
        研究表明,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理解阶段(获得阶段)、语言积累阶段(存储阶段)、语言应用阶段(应用阶段)。复述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在编排的时候是遵循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准则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依托一定的策略,降低复述的难度,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复述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复述中将获得的文字信息进行存储,渐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激发语言思维,将头脑中的表象不断加工,进而内化,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得以提升。因此,注重简要复述的训练,学生定能提升核心素养,促进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复述能力的“转角”——简要复述[J].蒋清锋.小学教学(语文版).20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