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朱周
(安徽省五河县高级中学 安徽 五河 233300)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动机,助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动力,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创新意识
当前,课程改革要求立足于未来,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基点,倡导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应用探究性教学的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新课标化学课程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获取知识和技能方面,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在培养学科素养方面,探究性学习以挖掘学生潜能为立足点,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素养基础。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巧用探究性学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促进学习由被动为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何为主导?我的理解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把握他们的学习方向,也就是所谓的“掌舵人”。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把握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把想象的空间,认知的过程,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分析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和谐的探究性学习氛围中就会由被动的聆听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只有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才能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才能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二、探究情境乐趣,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应该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相联系,因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与学生的真情实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高层次学习兴趣。设计教学情境,最根本的就是能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我常常利用生活实例,演示实验,化学奇趣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动力,在比此基础上设置疑惑。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度”,既不能“不悬”,也不能“过悬”。倘若“不悬”,学生不思而知就会失去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倘若“过悬”,学生百探而无一得会挫伤继续探究的积极性。通过在情境中设置问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去想象,去拓展其思维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三、合作探究,共享成果。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们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探究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在合作的探究活动中,我注意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彼此切磋,相互交流。比如学习“水”时,引导学生就“我所认识的水”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了“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污水的危害”、“生活中如何用水”等关于水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在合作探究的交流中学生们情绪高涨,相互帮助,共享学习成果。望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我有意识地表扬有独创见解的学生,促进学生发挥合理想象和多项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合作、共享、创新的能力。
四、促进互联网与探究性学习深度融合。
目前,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新业态和新常态。互联网+模式已在教育教学中广泛运用。尤其是近期蚌埠市在全国率先启用以互联网为基石的智慧课堂模式,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化学教学中,一方面智慧课堂声图并茂,不仅趣味性、直观性强,能真实、形象、生动地再现化学中的微观世界,而且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探究物质结构奥秘是一个从感性认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有形的教具要比无形的抽象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探究中,通过演示动模型说明新分子的形成过程,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知识生动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在智慧课堂的优势,在教学中注意渗透一些网络应用常识,设置一些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独立进行实验、探究,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力,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学生一种极为有效的探究工具。
五、探究中注入生活元素。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时刻离不开化学,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现有物品,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以此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以获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入手,紧密结合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逐步使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他们感受到身边的化学变化,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去解读,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其实中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他们的社会实践非常少,适当采取实践性探究活动对其成长有推动的作用。而且实践探究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结合书本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体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合作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探究后反思,反刍消化。
在探究性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后我们还需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多对探究活动的反思并加以概括、提炼和整合。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的意义何在?我认为一是将所获的新的知识与以往我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联系起来,可以防止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阐述,而是通过实践探究活动从而对书本知识达到真正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二是通过对探究活动过程的反思,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如何应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去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反思对所获的知识进行反刍消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教师也要对探究活动的组织进行反思,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动脑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创造性的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的本领。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及时转变角色,由课堂的调控者变为引导着和监督者,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仍然起到点拨、启发、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探究性学习模式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我探究为基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也要善于引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琪. 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华章:教学探索, 2007, No.64(12):104.
【2】蔺翠霞.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 000(00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