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置生活数学课程对智障儿童教学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4期   作者:徐乐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生活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徐乐
        (广东省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生活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智学校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培智教育活动中要更加注重至少儿童学习过程的指导,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着重分析生活数学课程对智障儿童教学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提升生活数学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智障儿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程;智障儿童;重要性
        引言: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生活的教育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在各项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儿童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并将其作为课程改革的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教育创新,将相应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入手,联系儿童生活,为儿童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由于受到智力因素的限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加关注生活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充分考虑到智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思想抛锚等现象,再加上行为问题,意志力较薄弱,学生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加强生活数学课程设置,在特定的数学活动当中让儿童能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以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尊重儿童需要,创造性教学
        在智障儿童教学活动中,为了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尊重儿童的生活需要,保障特殊教育活动能够高效稳定的实施,有效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与普通儿童一样,在学习过程中,智障儿童也需要探究,也需要获得新的体验,希望能够被欣赏,被认可。为了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充分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保障相应教学活动能够高效稳定开展,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且能够联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加强思考和探究,帮助儿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儿童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以加强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意识[1]。例如,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数学的现实,同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课前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鸡蛋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买鸡蛋。小丁丁的妈妈刚开始在盒子里装了26个鸡蛋,小丁很喜欢吃鸡蛋,他又拿来了4个鸡蛋放进盒子里,现在请问同学们,盒子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呢?有没有同学能告诉老师算式应该怎么列?教师可以书写板书,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认真仔细的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呢?联系现实生活情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保障相应教学活动能够高效稳定开展。


        二、强调学习过程,激发灵感智慧
        在生活化数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弱化教材的权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儿童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让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同时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产生有效的思维碰撞,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智慧[2]。例如,在《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通过有效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同学们,春天来了,小白兔想在这个美丽的大森林搭一个小木屋,你们能帮小白兔设计一下吗?(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操作,通过班里巡视,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同学们,你们在大小木屋时都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呢?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自己所用到的积木形状,它是一个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记录下来呢?现在请小组内的同学认真思考一下,待会儿请部分同学为大家演示操作。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加强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三、联系生活经验,丰富教学内容
        数学来自于现实,并最终应用于现实。因而在智障儿童生活数学课程设置环节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以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能够通过积极探索,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为了保障数学教学活动能够高效稳定开展,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思考和探究,充分利用智障儿童的心理特征加强教学内容设计,结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将相应的数学内容展现到学生的眼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元角分的换算单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体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元以内的人民币都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元纸币,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以及探索认识人民币的各种方法,对人民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到元角分的概念。)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人民币学具,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人民币分类,同学们认为应该怎样分类呢?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加强动手实践,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能够实现人民币的合理分类。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源自于生活,并最终回归于生活。因而在生活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数学课堂的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数学这一门科目的价值和乐趣,帮助儿童学好数学,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
        参考文献
        [1] 茆露.浅谈生活数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以高邮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9):28+31.
        [2]杜欢.视听觉注意力训练用于轻度智障儿童数学教学实践个案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4):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