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与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4期   作者:李维德
[导读] 近些年,随着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越来越差
        李维德
        天津市河北区新开小学, 天津市, 300142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越来越差,这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与警惕,体育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教育部门对小学体育课越来越重视。体育课程在不断进行革新改革,小学体育课时量也随之增加,体育课堂的安全事故也时常发生,因此大家对小学的安全地安全问题也比较关注,本文就影响小学体育课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安全、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学;安全因素
        由于小学体育课堂安全事故频发,所以很多学校为了安全放弃了体育教学教学质量,消极的对待体育教学工作,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也就随之失去了,这样既不能发展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学生的全面素质更是得不到发展。如何减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尤为重要。此文根据本人的教学感受,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安全因素与规避方法进行探究。
一、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安全因素
1、学生家长因素
        大部分家长对体育教学还是存在着偏见,虽然家长一致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在家长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中也就仅仅是一句口号,由于小学体育不是考试科目,家长普遍对体育科目不重视,家长认为文化课考试科目才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中之重,这样的思想潜移默化的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孩子对于体育课的制度感到无所畏惧,对体育老师提出的要求完全不上心,满不在乎,体育课懒散,导致学生容易出神,随之二老的就是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
        由于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到学生的学习文化课上,更是把大把时间放到文化课补习上,从而忽略了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更有甚者,对孩子有强烈的溺爱心理,害怕自己的孩子上体育课累着,给学生制作假的病假条,这样的观念和做法最终会使学生的运动能力下降,使孩子的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嫩力下降。间接地导致体育课中的运动伤害事故发生。
2、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的天生好动的特点和体育课的安全意识淡薄,对于一些危险动作认识不够成熟,在小学体育课中,都是以集体活动以及小组活动为主。由于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较差,情绪不受控制等特点,学生往往会出现追着打斗的行为,或者是打架,从而造成伤害事故。在体育教学中小学生缺乏对危险动作的认知,安全意识不足,不能正准的衡量自身的运动能力,更不能评估出体育动作的难度系数,这也会大大增加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同和身体素质差异导致运动能力不同,也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3、学校体育教学的制度与管理
        在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在一些小学里,学校对体育教学管理不足,体育课被看做是“小学科”,学校对体育成绩不重视,体育课的可是只是制度化的存在,学校重视文化课成绩,并不能重视体育课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影响,课程不能够专时专用,一些学科老师会占用体育课。
        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和向身边的同事了解,目前一些小学体育教师严重缺少编制,这就导致一些学校不得不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体育教师,或者是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体育教师,外聘的体育教师往往没有教学经验,或者并没有专业化水准,教师得职业素质偏低,对待教学工作态度不积极,把健康第一的理念抛到脑后,对待孩子没有责任心,教师对待的工作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体育课的态度。有的教师更是上课集合、中间活动、下课解散,上课的内容没有新鲜感,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感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不良的习惯,体育课必定不能良好的发展,缺乏体育锻炼,孩子的身体就不能健康的发展。


4、天气,场地器材方面的因素
        由于体育教学场地的特殊性,体育教学活动一年四季都需要在户外操场上进行,冬天天气寒冷,室外空气质量教差,夏天天气闷热,春天和秋天风大干燥,但是为了孩子们的体育成绩达到国家标准,教师不得不在室外进行教学,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教学,学生容易出现冻伤、中暑、呼吸道疾病等,教学场地器材是影响体育教学最客观安全的因素,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的操场建设简陋、没有达到规范建设、地面凹凸不平,教学器材年久失修,缺少保护性的安全器械,存在安全隐患,在一些大城市,小学学校面积一般比较小,学生人数较多,体育课时操场人数密度大,甚至教学活动会在操场的角落进行,在不合理的场地面积上进行体育活动很容易出现碰撞和摔伤。
5、教师因素 :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是影响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安全因素。体育教师往往在以下两方面出现问题:
        第一,教师自身没有安全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懒散的现象,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自由活动的课程,自己轻松学生也轻松。
        第二,在上课前并没有充分准备课程内容,对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了解,没有根据所学的内容提前合理的规划教学场地和检查教学器材。
二、针对体育教学安全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1、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要改变,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使之充分的认识到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在校运会时请学生家长进学校进行观察,让家长明白小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父母利用周六日多带孩子去户外运动,时间长了会发现变化。
2、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消除对运动项目的恐惧心理
        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对活动中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比较薄弱,防范事故意识薄弱,这就也是增加了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是有效避免运动伤害的方法之一。 小学生在做一些稍微有难度的动作时会产生恐惧心理,在恐惧心理的作用下,一些动作会危险。例如:在组织跳山羊活动时就会出现类似这种问题,这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研究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这样可以积极地消除或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加大体育教师的引入,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小学校园中,兼职体育教师人数众多,所以必须强化小学体育的师资力量,加大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和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素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进入规范化和专职化。①
        4、教育部门增加体育器材经费投入,及时采购体育器材并淘汰老旧器械,定期请专业维修人员对操场和活动器械进行保养,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并且确保体育经费专款专用,有效的利用体育经费。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使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
        5、教师要提高体育安全意识,课前要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对所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提前规划教学场地。对教学器材进行检查和合理摆放,认真检查学生服装,关注身体不舒服的学生。进行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能够进入状态,课中活动时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使运动符合合理。

总结:
        通过上述的问题研究与分析,我们得出影响学生体育教学安全的因素有家长、学生、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天气场地器材因素、教师等因素,面对安全体育教学这个问题,需要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对待,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何 阳,李立志.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探析湖南.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