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黎军
南安市宝莲中学 362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体育作为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才能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前提下,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文章主要是就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体育;教学
引言
分层教学法作为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背景下应用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为学生设置多层次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分层教学概述
初中体育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应该在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将学生合理的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由于分层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法时,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2、分层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根据学情合理分层
每一位初中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不管是在身体素质,还是学习基础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有的的学生身体素质好、且体育锻炼能力强,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时,针对此类学生应该在选择基础学习内容的同时,适当增加高难度的体育训练内容,从而大的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对于身体素质低且体育锻炼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那么其体育训练的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证。比如,教师在开展篮球运动教学活动时,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先通过开展体能小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体能、身高以及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然后再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氛围若干个小组开展篮球训练,对于体育锻炼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篮球运球动作练习,锻炼学生的耐力,增强的学生的体能。对于体能较强且身体素质适合篮球运动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传球技能的专项训练,要求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随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学生对体育锻炼抵触的心理明显减弱,而且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其体育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2设置分层内容
初中体育教师在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分层教学理念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构建多层次的体育训练内容,才能在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到体育学习中的同时,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例如在进行羽毛球训练时,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体育活动中添加一些难度交稿的指导以及训练,增加羽毛球训练的时间以及训练难度,帮助学生掌握更为优秀的发球、扣球等技巧。第二层,让学生两两组队,掌握不同角度的发球以及接球的技巧,提升学生肢体协调能力以及羽毛球运动轨迹判断的能力。第三层:让学生观察第一层层和第二层层学生的练习,并着重练习发球技巧,增强对羽毛球的熟悉程度,并采取适当的练习。
2.3分层中加强互动
由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因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难免出现学生之间相互排挤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体育课堂教学开始前,通过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团结友爱的思想理念,要求学生深刻认识到班级作为一个大集体,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针对各方面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该从不同的方面给予相应的帮助和鼓励,引导学生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对于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教师应该在提倡学生锻炼自己的同时,要求其帮助其他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为学生营造融洽和谐本机氛围的方式,缩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与团结意识的全面提升。由于初中体育教学不仅涉及到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还有很大理论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应该先带领学生做好课堂准备的工作,按照学生的体育基础、性别、身体素质等各方面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在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体育感知的特点和要求,详细的向学生讲解体育理论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对运球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运球过障碍、运球跑动等训练内容;而对投篮不准的学生,可以注重投篮动作的讲解以及反复训练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对多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这对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4实施分层评价
针对初中生在体育学习积极性、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在落实分层教学法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分层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比如,教师在开展跳绳训练时,有些学生因为自身耐力与弹跳力较好可以达到140个/min;还有一些学生每分钟则只能跳几十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实施分层评价策略时,应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训练目标,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训练目标时,教师不但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而且还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弹跳力与耐力,才能达到从整体上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稳步提升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严格的按照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然后根据学情设置合理的分层教学内容,才能在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积极作用,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漆斌.初中体育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途径探索[J].运动精品,2020,39(04):3-4.
[2]付小杰.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生本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151.
[3]关文龙.开展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