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妍
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户外种植是一项贴合幼儿兴趣以及在播种、收获过程中利于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活动。本文结合班级种植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实际案例,通过较为完整的种植活动开展过程浅谈其对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户外种植 幼儿 能力发展
一、案例背景
开学初,幼儿园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包种子。经过和孩子们的讨论、选址,每个孩子都种下了种子。孩子们也非常记挂着自己的小植物,总是利用散步、户外游戏时间浇水观察小种子,很多小种子也没有辜负孩子们的期望,悄悄冒出了芽。可是恰逢梅雨时节,一场大雨过后,再次来到草地,很多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小种子和标记牌都不见了,只有两株小植物存活了下来。在照顾好两株独苗的同时,我们开启了第二轮的播种活动。通过发现在之前种植中的问题,这一次孩子们在选址、标志牌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
案例一:安安在种下豆子后经常会在散步时给它浇水,每次都浇满满一桶水。过了一段时间它的豆子率先发芽。于是,其他刚开始还小心翼翼浇水的小朋友也学着他的样子每次都拿着桶浇很多水。一次浇水时,安安发现小植物上叶子变黄发卷,他很焦急小植物怎么了,其他小朋友也七嘴八舌的一起讨论起来,抓住这个契机,我们回到教室一起展开讨论,寻找原因。
案例二:在第二轮种植前,我们讨论了种植的内容和选址等,有了第一次种植的经验,在选址时,很多小朋友选择了避风且有太阳的地方,不让小植物再被风雨刮走。在制作标记牌时,由于第一次利用吸管做的标记牌不牢固,所以小朋友们展开了新的讨论。最后一起在户外收集了树枝、石头等材料,分组讨论制作,加固了标记牌。
二、分析感悟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课程方面,近两年也大力提倡开发和利用户外资源,让幼儿回归自然。种植活动贴合幼儿兴趣,在播种、照料的过程中能够丰富幼儿对植物生长的经验以及各项能力,促进幼儿发展。
1.趣味种植,强化劳动能力
离开教室,拿起工具,种植对孩子们来说是个新鲜有趣的活动。离开教室,变身小农夫,开始,孩子们都觉得种植很简单,不就是拿起工具挖开土、撒种子再盖上土吗?可是当实际种的时候,孩子们由发现了各种问题,坑要挖多深?种子要放多少?水要在撒种子前浇还是后浇?真是印证了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代孩子们都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在户外自然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在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等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许要经历失败,在“试误”中收获成长。
2.细心观察,丰富生长经验
种下一颗种子,观察种子从发芽慢慢到长大结果,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往往现在生活中,孩子们被各种兴趣班“绑架”,生活节奏也很快,很难静下心来能够安静、细致的观察某样事物的变化。在之前班级自然角里,很少有孩子主动会照顾带来的小植物,甚至小植物死了他们也漠不关心,一心在教室的游戏材料上。散步路过种植园,孩子们也只是觉得好玩匆匆看一眼。只有自己充分参与到种植中,才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性。通过亲身观察,才能真正了解植物发芽和生长的周期、虫害问题、植物的习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责任心也得到了发展,树立自己作为植物小主人的意识。
在种下种子后,每天中午散步,孩子们都会主动提出要去看一看自己的小植物,植物破土而出后,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播种到发芽的这个过程就像拆开期待已久的礼物。孩子们每天也有新的发现,从而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怎样发芽、什么时候长叶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3.发现问题,深化探究能力
每天,在孩子们主动去观察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孩子们由此也会发现很多问题,“一起种的小植物为什么别人的发芽了,我的没有?”“为什么它的叶子黄黄的,还有点卷起来,它生病了吗?”在发现问题后,孩子们会积极的展开讨论,教师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讨论,和幼儿一起猜想问题、查找资料并且积极探究解决。
成功的背后总是避免不了失败,失败也是成功的一部分。第一次种植时,因为大雨,全班只有两位幼儿的种子发芽了,其他孩子更多的是经过悉心照料却没能等到植物发芽。孩子们也并未因为难过生气,成功的路上总得经历些失败。在案例二第二次种植时,孩子们吸取了第一次种植中的失败经验,在第二轮种植时分组讨论,从选址、标记牌制作加固方面主动优化,幼儿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的能力获得了提升。
4.师幼互动,提升情感共鸣
在户外种植时,教师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操作,讲述种植的相关知识,增强师幼沟通。
种下小植物后,孩子们时时牵挂着自己的小植物,期待它们发芽、担心风雨会不会刮走它们、中午散步记得给它们主动浇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爱心、责任心都得到了发展。在种植中,有的幼儿挖不动土,其他能干的小朋友就会主动帮忙;一个小朋友不方便打水,那就两个人一起。幼儿在其中学会了同伴互助,分工合作。一棵小植物让孩子们更加学会合作互助。
三、所思所悟
在本次活动开展中,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也更加紧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幼儿方面
(1)缺乏幼儿观察后的记录
在本次活动开展过程中,因为第一次发芽的植物较少,第二次种植临近放假,所以在过程中忽略了幼儿的观察记录。记录也是幼儿的重要能力在幼儿自主设计、记录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提高记录能力。
(2)家园缺少配合,未达到教育合力
虞永平教授在其文章《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中指出,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参与者,是幼儿信息的提供者,是幼儿活动的督促者,是幼儿园课程材料的提供者,是幼儿园活动的参与者,是幼儿经验的提供者,是幼儿园课程的审议者和评价者。3幼儿在园的时间毕竟有限,单单在班级开展活动不利于幼儿连续经验的获得,所以可将种植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寻求家长的支持,鼓励家长和幼儿在家创设家庭自然角,进一步深入开展种植活动。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植过程中幼儿的一些问题在幼儿园教师可能难以兼顾,但在家里家长可以及时和幼儿探讨或查阅资料,提供有益经验,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定期请家长用照片的形式记录幼儿与植物的成长发现,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家庭自然角的开设状况,分享植物的生长变化。
2.教师方面
(1)缺乏种植技巧
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而言,不太愿意将一些时间精力花费在种植上面,加上自身对种植这件事自身缺乏经验,对种植的技能、植物习性等都不清楚,也就难以对幼儿的种植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也就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发展幼儿的经验。教师要给幼儿“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如阅读相关书籍、向有经验的人士请教、参加专题讲座等方式丰富自身的相关知识。另外,请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家长定期来指导。
(2)随机指导缺乏计划性
在种植活动的指导中,教师随机性的指导较多,可能就难以发挥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开展前需对活动有一定的规划,如种下种子后发芽了可以引导幼儿怎样做、未发芽又能让幼儿从中学到什么,可以用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让生成性和计划性相结合,抓住教育契机并做一个有准备的教师。
3.其他方面
种植后果实的收获更能让幼儿有成功感和满足感,本次种植活动开展时间较短,播种的季节也不太适宜,所以导致发芽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幼儿的兴趣。植物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正如幼儿的发展,我们需要保持耐心,给予充分的时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