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4期   作者:张艳秋
[导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张艳秋
        承德市第四幼儿园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在幼儿诸多教育目标中,健康教育排在首位。为了让孩子能早日的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环境,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培养。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策略
        引言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的外延更大一些,它包含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种家园一体化的教育,教师与家长都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因此,对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园共育。如何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实践。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当代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的多样化的社会,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大增,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
        1.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和策略就显得极其重要。
        1.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
        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经历与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不适当的环境影响与教育作用,会导致幼儿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乃至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承担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2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特点
        幼儿阶段,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应该是积极乐观、健康阳光的,即便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时间也不会长久。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评价孩子心里健康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这几点:
        1.情绪积极乐观,性格开朗愿意与人沟通交往;
        2.对生活和学习有信心,求知欲强,乐于尝试新鲜事物;
        3.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敢于面对困难;
        4.身体、心里成长发育正常,能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发展节奏;
        5.有一定的情绪和行为的管理能力;
        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基本的生活自理;
        7.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发育正常。
        3家园合作进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1引导家长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解决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
        笔者以疫情期间开展的家园共育工作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给人们包括儿童带来了新的挑战。疫情发生过程中,幼儿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宅在家的时间比较长久,对于天真活泼的幼儿来说,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

有的孩子就会表现得很焦躁,做什么事情也不会很专心的投入,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哭闹的现象,此时,对于幼儿心理方面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在做好自身心理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孩子增强心理免疫力,如何帮助儿童调适烦躁焦虑缺乏耐心的心理状况,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要做的工作。
        3.1.1教师和家长要明确各自的角色
        由于幼儿还没有入园,家长承担着家庭教育施教者的角色,老师是家长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和家长共同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家长处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明确这样的角色定位。
        3.1.2教师要明确每位幼儿的具体情况
        在特殊时期有些幼儿家长在家办公自己照顾孩子,有些幼儿家长父母双方都上班,由老人照顾孩子,有些幼儿是由保姆照看等,教师要掌握家庭教育情况,同时,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一日生活的安排,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了解以上各种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便于教师针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地指导家长,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3.1.3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亲子活动方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我园在疫情期间运用多种途径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通过全面调查了解得知家长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十分重要,幼儿对有趣的亲子游戏十分感兴趣等,教师们依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小、中、大班的亲子活动方案,包含了丰富的亲子游戏内容,如主题绘画、科学小游戏等,同时,有针对性地收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图片、绘本等推荐给家长,如:七步洗手法步骤视频图片,请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学习榜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例如引导家长鼓励幼儿勤洗手,掌握打喷嚏的正确方法;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使每一位幼儿懂得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障身体不受侵害的重要健康生活方式。
        3.2精心设计难题,提高抗挫折能力
        为了提高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结合《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个性特点,从科学的角度设计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抗挫教育活动,力求把认知、感受、适应和实践操作有机地融于教育活动之中,比如开展小巧手实践操作,在活动中增加幼儿抗挫折的经验,提高幼儿自己解决困难的实践能力,让幼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能够承受住挫折带所来的负面情绪,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比赛的兴趣,告诉幼儿只要是比赛就会有输赢,不管输赢都是一件很自然很普通的事情,只要认真参与,输了也不丢人,而且输也没关系,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争取赢回来。
        3.3家园全方位互动,形成合力教育
        幼儿园实行家园合作的基础是要形成以幼儿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互动。家园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传统的如家长会、家访、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等。家长开放日,各类亲子活动也是家园互动效果比较好的形式。比如幼儿园有个孩子生病了,幼儿园组织了物品义卖活动,孩子们把自己部分玩具或学习用品带到幼儿园义卖,所得的钱捐给生病的孩子看病。还有亲子运动会、家长大讲堂等各类家园互动教育活动,活动主题不一样,教育意义也不一样,但最终目标一致,就是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生活的趣味性,也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伴随互联网和信息互动平台的普及应用,QQ群、微信群成为家园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为了家长们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更为了解,教师们还建立班级博客,博客内容与日常教学内容基本同步,记录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教育经验。家长可以通过博客吸取很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也可以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状态。
        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抗挫折教育活动与日常活动中的点滴事情相结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更好地引导家长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雅颉.试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J].亚太教育,2016(1).
        [2]赵克凤.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0).
        [3]EvaEssa著,王玲艳,张凤,刘昊,译.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36-282.
        [4]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