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静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莲池幼儿园, 安徽 阜阳236000
摘要: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需要认识周围环境,学习衣、食、住、行、交往等基本技能。游戏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民间游戏多以幼儿为主体,其内容与幼儿生活较为贴近,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对他们起到了启蒙心智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民间传统游戏;幼儿发展;重要性
1民间传统游戏
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民间游戏即普遍流行于社会大众之中的一种嬉戏娱乐活动,即我们口头上所谓的“玩耍”或者“耍儿”。对于幼儿而言,游戏则主要是一种“兴趣主义”“自发性的自主”“重过程”的自娱活动。民间传统游戏属于民间游戏的下位概念,它指的是那些产生时间较早、通过游戏本身这个动态的平台在模仿实践中不断流传下来的一种游戏形式。如“跳房子”“跳大绳”“捡石子儿”“木头传电”等。在过去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匮乏的年代,民间传统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同时,也增强幼儿间的合作、协调能力,使得幼儿在一定程度上都得了“成就感是需要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的心理体验,并成为一代人的共同的历史记忆。
2民间传统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2.1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发展
当代社会是一个经济与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各种各样的电子信息产品层出不穷,而出生在信息社会的幼儿,随时随地都能够接触到电子产品,这些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电子产品吸引着广大幼儿的注意力,这就会导致幼儿过度沉溺于电子产品,减少了幼儿的其他活动和娱乐时间,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幼儿适应和融入社会。因此,民间传统游戏不仅可以将幼儿从电子产品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适度的民间传统游戏也有助于幼儿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有些民间传统游戏还能够起到促进幼儿心肺呼吸功能的完善以及协调幼儿的肢体活动。
2.2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具有社会属性的,民间传统游戏能够较好地实现个体之间的有效连接,也可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有效连接,民间传统游戏能够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得幼儿和社会形成联系,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民间传统游戏的重要宗旨就是促进幼儿天性的发展,让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可以正确定位自己在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等,为今后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意识奠定一定的角色基础。快乐的童年可以治愈个体的一生,悲伤的童年需要个体的一生去治愈,因此,幼儿时期的人格教育至关重要,民间传统游戏能够在遵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幼儿的各种天性和能力,是一种有助于幼儿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方式。
2.3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绝大部分的传统民间游戏都是集体性游戏,需要幼儿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例如,“跳大绳”,游戏中需要幼儿共同商量谁来抡大绳,谁来跳绳,之后谁和谁来交换,且抡大绳的幼儿与跳绳的幼儿需密切配合。游戏中,他们不仅学会了等待、轮流、协商、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还提高了幼儿交往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为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提供了机会。其次,传统民间游戏大都具有规则性,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逐渐理解规则是通过大家的协商制订的,规则一旦建立,就要努力去遵守,这在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不断发展。
3民间传统游戏对幼儿发展重要性的发挥
3.1挖掘素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来说,在课堂上最喜欢的就是做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幼儿只有在对游戏玩具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将学习的兴趣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促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传统的民间游戏所使用到的材料多数都是一些原生态、未经过加工的材料,可以将幼儿带到大自然的环境氛围中去,促使幼儿在自然中寻找游戏的乐趣。例如从树上掉落的树叶,田野中的麦秸,农民种植的谷穗等等都是传统游戏中十分常见的材料。在面对着这些具有十分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之时,幼儿的制作欲望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自身的情感也得到充分挥发。另外,幼儿在室外进行各种自然材料收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仔细的观察到生活中被忽视的一些事物,更加熟悉与掌握这些材料的整体特征,而且之后可以将自己所喜爱的材料提供给幼儿园,为教师后期开展民间传统游戏奠定基础。对于幼儿来说,在材料的寻找以及制作过程中也逐渐收获了快乐,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与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3.2优化活动环境,推进民间游戏
传统民间游戏需要特定的游戏环境,一旦脱离这种环境支撑,就会影响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为了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根据传统民间游戏类型和具体内容,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进而推进传统民间游戏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开展传统民间游戏——“七巧板”时,幼儿人手一套七巧板、造型模板、油泥。首先,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和大小的观察中说出七块板的不同,总结七巧板的组成,从而认识七巧板;然后教师提问引发幼儿对七巧板的探索操作兴趣:“七块板是七兄弟,就像葫芦娃七兄弟一样,当它们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力量大无穷,可以变出千变万化的图形,你们相信吗?”其次,引导幼儿进行动手尝试,首先用造型模板、油泥进行拼接,尝试用七巧板在橡皮泥上进行拼图,帮助幼儿进行图形构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用七巧板拼接的是什么造型以及拼接的过程。最后,组织七巧板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幼儿对七巧板的掌握,在相互交流和欣赏中碰撞出更多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意识,加强幼儿对图形的认知,并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感受七巧板拼图带来的乐趣。
3.3家园合力组织游戏活动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园职责,有效的教育需要家园合作共育。近年来,家园合作日益频繁,但往往出现来园看热闹助教没门道的尴尬场面。为开展民间游戏,幼儿园邀请家长进课堂参与助教。如抬大猪游戏中,家长主导组织幼儿游戏,游戏开始时幼儿较为放松,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但经过几轮游戏由于游戏规则简单,很多幼儿失去了参与兴趣。教师与家长沟通重新设置适合幼儿的游戏规则。家长同幼儿组成双人组合,运用两根木棍夹跳跳球,需通过独木桥等障碍,新的游戏规则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家长参与完成游戏中,游戏规则不断创新。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中,为规范家长指导方法,可利用家长开放日由家长参与协助组织幼儿做游戏,家长协助教师分组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向教师反馈游戏情况。如跳皮筋游戏需多人协作,游戏时存在教师指导不力等问题,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利用周末户外活动时间,由家长找到合适的场地开展教学,拍成短视频发布在家长群供家长相互学习。幼儿参与游戏热情高涨,体验到民间游戏的乐趣,跳皮筋成为幼儿户外活动的喜爱项目。
4结束语
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传统民间游戏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有着鲜明的实用性和娱乐性的特征。传统民间游戏形式多样,生动有趣,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身心素质。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幼儿需要,有目的地将一些传统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这样既能够提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又能够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政,王赪.幼儿园辩论活动与幼儿哲学素养的培育―基于儿童哲学视角的探讨[J].早期教育,2018.1:2-5.
[2]高振宇.基于核心素养的儿童哲学课程体系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8.1:20-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