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美玲
承德市第四幼儿园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所谓的区域活动材料,即指将多种不同的材料放置在幼儿园班级中的特定区域。材料有不同的材质、特点与难易程度。然而,总体而言,大部分材料都比较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活动材料会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培养幼儿的能力,幼儿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并且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充分地发挥材料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游戏的整体效果。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
引言
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进行不同活动材料的合理投放,可以确保幼儿能够结合自身兴趣、需求来进行活动区域的选择,然后通过其中的各类材料来开展多样化的探索和学习,是增强认知的重要过程。因此,在魂灵区域活动中,怎样进行各类材料的投放才有助于幼儿智慧、兴趣的挖掘与拓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应积极探索出更完善、多样化的材料投放策略。
一、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一般分为益智科学、美工、图书语言、建构、角色表演几大类。在幼儿教学时,开展多种活动,是必要的,能够丰富整个教学。学生通过区域活动,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也能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活动值得在幼儿园开展。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去进行合理地利用,能够促进自己的教学,也能保证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活动值得多在教学中去开展。老师想要保证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就应该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去开展活动,增强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二、区域活动材料对混龄幼儿活动的影响
(一)对自我选择能力的影响
所谓的区域活动,即为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发展特点,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并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个人喜爱的玩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自主游戏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不同的幼儿会选择不同的材料,如布娃娃、瓶盖、皮筋、杯子、花朵、树叶与木棒等。所以,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内容,把握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对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对幼儿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混龄幼儿区域活动中,幼儿有不同的年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有的幼儿的性格较为外向、开朗,因此比较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组织的自主游戏活动,并可以很快地融入进去。但是,一些幼儿的性格较为内向,不爱说话,比较害羞、孤僻。因此,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在一起游戏,但会有一小部分内向的幼儿在旁边观看,而导致此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即为投放的区域材料不合理、不科学。教师可以在这些游戏中投放一些普适性的区域材料,也就是投放一些能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幼儿的区域材料,这样,幼儿就能摆脱年龄的限制,积极地参与到相同的游戏活动中。
三、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研究
(一)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适宜
简单来讲,就是材料的投放要能够满足活动需求,与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相符合,有助于近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来讲,其大多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力较强,幼师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碗、盆,以及围裙等成品材料的投放来增强其活动趣味性、真实性。而基于幼儿兴趣、季节变化的考虑,幼师可以适当投放一些相关材料。如,在春天,可以组织幼儿联想到自己放风筝的经历,在美工区开展“风筝”设计活动,恰当进行毛线、蜡笔,以及竹棒等材料的投放,确保幼儿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来进行材料、制作方法的自主选择。通过基于幼儿兴趣、特质来进行活动材料的投放,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材料投放时间合理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当学生要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需求量较大,若将全部环节所需的材料一次性投放,会导致学生受其他环节要运用到材料的影响,降低区域活动开展的效率。所以,教师将区域活动划分为多种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的材料投放时间,依次将各个环节所需的材料进行投放,高效地完成区域活动的教学任务。在建造房子的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将其划分为构想房子结构、积木搭建、颜色搭配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为学生投放大量色彩鲜明、多种形式房子的图片,如老北京的四合院,传统房屋的样式、美式、欧式等,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房子结构,将其作为模版,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结合自身的喜好对房子结构进行修改,形成独特的房屋结构。然后,教师为其投放多种形状的积木,引导学生以堆积木的形式完成房屋的搭建,让学生通过对房子结构特点的了解,自主选择积木的形状来完成房子结构的搭建。
(三)加强操作,提升幼儿动手能力
区域活动的开展目的就在于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幼儿的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提升实际操作的水平,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在操作性较强的区域活动中投放低结构材料时,必须选取可塑性的材料,方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拼接和创作,从而提高幼儿的创新和创造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选择易拿易放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进行学习和使用,并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需要投放具有不同实践难易程度的材料,从而满足每一层次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需求。
(四)区域活动材料的调整要及时
调整,主要指的就是幼师在原有材料基础上,适当、适时给予删减、增添、组合等。简单来讲,就是活动区域的材料不能一直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而是要结合幼儿活动情况来给予有效补充、完善。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已经熟悉且不愿意重复引用的材料撤走,在适用对象发生变化,或者是幼儿重新产生操作意愿时,再将其材料重新投放到活动区域当中,以此来促使幼儿探索出新颖玩法。同时,对于幼儿操作材料的兴趣,以及操作能力是否出现变化,基于此来对新材料的增投做出恰当调整。例如,阅读区的绘本、小图书,以及挂图等,在幼儿失去阅读兴趣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新内容,或者是新形式的阅读材料,这样既可以确保材料资源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也能够为活动的延续性、连贯性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结合区域活动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突出主题内容的材料,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和探究;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开展,为了避免全部投放时让学生眼花缭乱,要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拓展区域活动探究的内容;为学生投放种类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来实现区域活动内容的学习,打造高效的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温生红.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256.
[2]石穗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3):244+246.
[3]谢昱.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如何支持幼儿的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55-156.
[4]闫丽红.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问题探讨[J].家长,2019(30):142+144.
[5]石穗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3):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