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华
(东莞市清溪银河幼儿园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游戏活动是伴随幼儿成长的社交形式,在幼儿园教育的应用诸多,是不可多得的教学材料。民间游戏有特色性,是幼儿从小耳濡目染的,有积极教育作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有自身优势。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期间,要灵活教学思想,将民间游戏合理利用,找出契合教学工作要求的关键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教育教学;价值
引言:现如今学前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门为保障学前教育质量,推出不同的政策,要求幼儿园教师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思想,为提升幼儿的学习水平不断努力。幼儿教师需要将幼儿教育目标与幼儿实际需求结合,将民间游戏与课程教学内容糅合,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幼儿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深化学习思想、转变学习思路。针对民间游戏的内涵,以及教师调整课程教学思路的具体方法,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如下探讨:
一、民间游戏概述
我国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地区的游戏活动形式不同,统称为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几代人儿时的记忆,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影响。拥有地方特色性的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比较熟悉,通常没有规定的人数、空间的限制。地方的民间游戏发展不同,无论是经济类还是文化类、艺术类,都能给幼儿提供欢乐,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所不能忽略的[1]。所以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民间游戏,能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最终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现如今民间游戏的类型诸多,传统的、普遍性的民间游戏活动如丢手绢、过家家等等,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类型。教师在课程教学期间,要具备前瞻性,利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提升幼儿的学习参与性、积极性,游戏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联系,给学生发展进步创造良好条件。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期间的价值
(一)培养幼儿身体素质
游戏活动往往是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开展的,因此教师要将促进幼儿热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结合。在教学期间依托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民间游戏是灵活多样的,跑跳训练能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有效提升,在过程中幼儿的身体机能得到有效地改善,强化个人的运动锻炼能力,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发育。幼儿在学习或实践生活中,有运动能力的支持,可以很好地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一方面是身体素质过关,另一方面也是精力充沛,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二)鼓励幼儿社会性发展
民间游戏活动,通常会采用几人一组的形式,幼儿经过合作达到游戏的目的。比方说“贴膏药”“丢手绢”等需要五人以上参与,“跳方格”则可以两位小朋友参与游戏。利用民间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通过合作、协调、模仿的形式,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幼儿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幼儿初期的人际交往通过游戏活动推进,幼儿在某种人际关系中,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个人行为,适应集体活动。
(三)提升幼儿合作意识
游戏活动能深化幼儿的学习思想,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成为一个落落大方、包容性强的人,在长大之后也能在团队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通过互动、分享、沟通了解角色特点,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在进行“贴膏药”游戏活动之前,教师给学生沟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做好角色协调,在游戏互动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这种情形之下,学生的游戏活动探究更加顺利地进行,快乐学习、合作学习,给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四)强化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民间游戏的支持下,能提升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常见的是在教育教学期间,教师给幼儿了解歌曲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机会,此时幼儿的认知水平提升,分享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民间童谣,能在幼儿教育期间发挥实效性,它与教师课堂讲解的音乐曲目有一定的差异。本身幼儿有民谣歌曲学习的基础,在课程中经过教师的鼓励与支持,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在沟通交流中,体会知识学习的快乐。
三、幼儿园教育教学期间,融入民间游戏相关举措
(一)明确幼儿学习特点,选用民间游戏
幼儿教师教学实践,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将民间游戏与教学活动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习特征不同,应用灵活性的引导方式,给幼儿提供深入游戏活动的机会。在小班的游戏活动中,选择的民间游戏要尽可能地简单、自然;在中班的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要超出学生的能力;如果是面向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游戏,通过锻炼、走动的形式感受民间游戏的地方特色性,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游戏快乐体验。
(二)合理分配教学实践,灵活调动游戏环节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阶段,教师要将民间游戏活动的时间灵活把控,并不一定要完全局限于课堂学习阶段。比方说课间、回家前、晨间等等,都是适当开展游戏活动的空余时间,在这类游戏活动时间分配期间,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利用零散的时间开展游戏活动。幼儿在日常的排队、候车通过游戏打发时间,还能将不同学习活动与场景之间的融合,自然的进行。
(二)应用该地方性的民间游戏,优化教学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期间,根据幼儿的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完成教学目标的调整,是教师的基础工作。教师了解幼儿的情况,应用满足教学目标的民间游戏活动,以实践为基础突出地方特色性,课堂教学活动的亲切感明显提升。幼儿所熟悉的游戏活动,在课堂教学场景之中,贴近现实生活并让幼儿体会亲切感与熟悉感,从中能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内容。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强化个人能力,本质上也给幼儿提供全力发展的机会。有兴趣支持的知识探究学习,能让幼儿很好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分析学习要点,此时的民间游戏价值得以展现。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学习潜力
教师在导入游戏活动之前,要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将多样化的游戏情境建立。丰富游戏的基本内容以及活动形式,做好游戏活动的过程性引导,使得幼儿更好的感知游戏层次以及教学内容,提升学习体验感。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民间游戏相关的图片、视频材料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以及空间。幼儿在快乐的游戏环境之中,体会游戏的趣味性,使得教学目标深度推进。当民间游戏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学习情境,让学生试图走进课堂学习过程。能丰富幼儿热的内心世界,将幼儿的智力水平提升。民间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尤其是少数民特色性的文化活动,让幼儿有学习各类知识的欲望,扩展学习范围。民间游戏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构成,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合理利用,做好课程教学环节的规划,必然能为文化传承发展带来新思路。
四、结束语:
民间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能够给幼儿深入交往、和平相处的机会。游戏活动有一定的规则,在过程中幼儿能判断对错与丑恶,有知廉耻的意识。当然幼儿对美好事物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从小获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限向往的思路。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尝试从他人视角分析个人行为,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将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及时调整,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参与意识。民间游戏有诸多益处,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要深入挖掘文化知识,明确游戏活动的内涵。为发展幼儿的游戏能力奠定良好条件,当幼儿获得启发引导指导,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认可度提升,能有效配合教师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夏金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J].学周刊,2017(11):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