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化一日生活及课程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4期   作者: 孟蕊
[导读]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元素。
        孟蕊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幼儿园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元素。陈鹤琴说: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小孩出身不久,就能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他会手舞足蹈;在吵闹中,听到抒情的乐曲,他也会渐渐安静下来。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节奏动作。等到进了幼儿园的时候,他对于音乐的需求范围来得更大,听见人家唱歌,看见他人奏乐,甚至黄鸟儿在枝头吱喳吱喳地鸣叫,微风把叶儿吹得哗啦哗啦地响,他都会留意倾听。这一切乐的律动和歌的抑扬的曲调都会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时地叫着唱着,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到了小学,更知道怎样利用他那天赋的歌喉和节奏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了。平日里无论是游戏、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
一、掌握幼儿以生惧来的音乐特点,注重幼儿对音乐的倾听和感受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多少音乐感受;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音乐。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更应强调幼儿的参与和感受,并使他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音乐教育活动内容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音乐生活化,生活音乐化。
        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和有特点的音乐,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共鸣,培养最简单最直接的音乐直觉,从而感受音乐并喜欢音乐。形象化的音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音乐,如:《小鸭子》《两只老虎》等。
二、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快乐的性格
        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幼儿一天从精神到身体对环境及周边人和事的适应和喜好,决定着幼儿潜意识学习动能的开发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对小班幼儿来说,要接纳新生活,要有快乐的一天就要有音乐的陪伴。
        因此在孩子刚入园时,教师要努力营造孩子熟悉的环境,让他们尽快适应到新的环境中,消除他们对入园的焦虑,喜欢幼儿园环境、老师和小朋友,通过音乐感受环境的和谐,这样才能为幼儿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有利的保障。
三、利用亲子活动时间,通过熟悉的音乐,缩小家园差距
        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如果幼儿到一个新的环境,其注意力能被环境、教师和小朋友吸引,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老师以及同伴的模样、名字等,就能为他们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反之,他们就会选择拒绝并企图逃避。因此,在小班幼儿入园前教师应主动向家长咨询孩子在家里最喜欢的歌曲或乐曲,以及听了这些音乐后他们会有什么反应,然后把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集合在一起做成磁带和光碟。利用幼儿参加亲子活动的时间,放一些轻快熟悉的音乐给他们听,特别是当某个孩子哭闹时,有针对性地播放一段他在家里喜欢的音乐,有助于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对幼儿园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家里都会听音乐,有一部分家长对音乐并不重视,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童谣和歌曲磁带,在家访时送给他们,请他们在家中,师还可以在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前录一段该幼儿喜欢的话,如“我是某某某这是我喜欢的歌《小鸭子》。在老师的精心准备下,每一个孩子在班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教师可以轮换着播放。每当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乐器,许多孩子会安静下来,并跟着音乐表演和歌唱,许多时候还能吸引别的孩子观看。就是这样一段简简单单的一段音乐,拉进了家庭和幼儿园的距离。使幼儿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
四、以音乐为指令,寻找音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结合点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又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来连接的,这一个一个的点我就用音乐把他串连起来,我设置一座音乐童话桥,桥头上站着一个头戴小音符的小朋友, 站在桥头迎接小朋友每一天的到来。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带音乐的问候语和歌曲来和幼儿问早问好。用这样的方式来迎接幼儿入园时进班的第一感觉。
        俗话说:一天之际在于晨,一个好的心情也是从早晨开始。

尤其是对三岁的小孩子来说,选择舒缓轻松和幼儿熟悉的音乐和童谣来吸引幼儿安静愉快地上幼儿园,使他们有一个依靠和说话的对象,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样幼儿就很乐意来上幼儿园。
        1. 在晨间接待时我选择;《是谁在敲门》来安定幼儿的情绪。我就利用《是谁在敲门》这首歌来吸引幼儿。
        是  谁 在  敲 门
        1=D  4/4
         5  5  5  -︳56 53 5 -  ︳33 55 66 53 ︳1 3 2 - ︳
        砰 砰 砰 ,  是谁在敲门? 你的朋友来看你, 请猜猜
        5 – 3   5  ︳1  2  3  -   ︳56 53 56 51  ︳3  2  1- ︳
        啊, 你 是                 我的朋友快快进来,快进来
        这首歌曲简短有趣,表现了主客两人对话的情景。特别是“你是     ”这句可任意替换幼儿或小动物的名字,是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能使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和游戏相结合的对唱形式较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这样幼儿就能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尽快适应从小家庭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2.吃早餐时就让幼儿听:《雨中漫步》《童年》
        3.吃加餐时听:《蔬果圆舞曲》
        4.入厕、吃中餐前听:《花仙子》
        5.区角活动时听:《雪之梦》
        6.收玩具时听:《瑞典狂想曲》
        6.午睡起床时听《爸爸妈妈都爱我》
        对孩子来说:“听”是对音乐信息的储存,“唱”是对音乐的表达,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听觉训练和歌唱活动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刚入园的孩子,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尽快融入到一天的学习活动中。所以我非常重视在一日活动中与幼儿分享用音乐表达的快乐。有时我会用唱歌的方式向他们提问,用音乐来指挥他们的一些日常活动,他们也会试着用自编的歌曲回应我或着给我一个灿烂的微笑,听着音乐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
        实践证明:刚入园的孩子不适合做安静的活动,因为在安静的环境里他们很容易想起家人,从而沟起伤心的情绪。而富于生活情趣的歌曲、韵律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大肌肉的大幅度动作能够让孩子身心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从而减少对父母的想念。
        只要教师用心去捕捉适合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并把这些活动融合在每一个日常活动中。在每一个音乐活动中,发展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感受音乐活动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和谐。为他们今后的幼儿园生活和童年生活打下基础。
        陈鹤琴先生说过:“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 “大凡健康的儿童生来就喜欢音乐……无论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正如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幼儿得到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把美感的培养辐射到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审美教育在循环反复中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其审美心理素质。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