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
(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幼儿园第三幼儿园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幼儿时期正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开始时期,也是安全教育贯彻的重要时期。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为幼儿以后的安全生活、情感发展等,奠定良好基础。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工作,家庭也需要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家庭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对幼儿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安全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措施
行为习惯是一种拥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是人们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在幼儿安全教育中,也是判断幼儿是否形成良好思想品格以及形成安全思维的标准之一。幼儿安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包括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幼儿日常活动习惯等,这些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写作,一同促进,才能高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安全意识,使其健康快乐的发展。
一、幼儿安全教育现存的问题
(一)教育不到位,单一重视保护
经过观察发现,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的时候,都偏重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只要减少危险活动就是对孩子进行良好的保护,就可以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有些幼儿园甚至在教学计划中,删减幼儿的户外活动计划,使孩子们失去实践锻炼的机会,幼儿们不锻炼,自然就学不到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家长和幼儿园要明白,就算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竭力对幼儿进行呵护,成年人对孩子的保护还是有限的,只有做好教育工作,才是真正的保护[1]。
(二)安全知识灌输与行为教育脱节
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很多幼儿教师只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庭教育中同样。这种教育忽略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技巧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左耳进、右耳出”,不理解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意图,再遇到同样的安全问题时,孩子们依旧不知道要怎样做。按照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来讲,儿童的行为是不会自动产生,也不因教师和父母的传授而产生,需要儿童主动建构,进而内化到儿童的认知结构中。
(三)家园合作不充分
有一些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中就能够获得良好的安全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就可以养成了,在家庭教育的时候,家长并没有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只有家园合作教学,才能各更好地实现幼儿安全教育的目标。同时,在幼儿园教学中,一些幼儿园缺少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安全行为习惯,导致家园合作教育不能协调发展。
二、家园合作背景下幼儿安全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保证家园安全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和幼儿园都需要转变安全教育的观念。首先,幼儿教师要单一培养幼儿安全行为的观念转换为家园共育的观念,家长需要参与到幼儿安全教学中,协助幼儿教师,分担安全教育责任,做好家庭这一板块的安全教育。其次,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观要正确、科学,常识性知识不能有误,避免对幼儿进行错误引导。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幼儿园需要定期进行安全讲座教育,邀请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深入掌握幼儿安全知识,回到家中,有效规范孩子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2]。例如,在接送幼儿上下学过程中,幼儿园进行安全通行的理论讲授,幼儿家长可以付诸实践,“红灯停、绿灯行”,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园安全教育的目标也要保持一致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要确定安全习惯行为标准,将这些标准当做培养幼儿的目标,家园共同促进目标的达成。同时,在家庭内部,安全教育的目标也需要保持一致,父母之间的行为不能差别太大,不然孩子会无所适从。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家园有效沟通
在家园合作背景下,幼儿安全教育行为习惯培养要想更好的发挥作用,幼儿园需要与家长形成有效沟通,这样双方才能更深入了解幼儿的日常状态。在现代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沟通形式更加多样化,沟通也变得更加方便。幼儿园可以利用微信、QQ等平台,按照班级建立微信或者QQ家长群,及时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在沟通过程中提出培养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有效建议,做到家园同步安全教育。例如,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是防不胜防的,家长与幼儿教师可以做好沟通工作,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逐渐形成安全意识,融入生活化元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进行“老鹰捉小鸡”游戏,锻炼孩子们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幼儿形成习惯,遇到危险可以及时作出反应。回到家中,家长也需要做好对孩子的安全意识培养工作,可以进行火灾模拟演练活动,然后制作成视频,发在QQ或微信群中,与其他家长和幼儿教师一同探讨。
(三)创造优质环境,为幼儿安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首先,在家庭安全教育中,家长要具备良好地安全意识,做好榜样示范,使幼儿在父母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创造优质的家庭学习环境[3]。在家庭教育中,任何潜在危险父母都不能忽略,并且正确的处理风险,养成习惯。比如,自来水使用之后,要马上关闭,千万不能忘记,以免发生灾难。要求孩子在洗完手之后,马上关闭水龙头,既节约用水,又解决了潜在风险。利用这样的方式,孩子会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受到熏陶,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次,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需要给幼儿创设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从幼儿园规划到教学,都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目标是促使幼儿们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比如,幼儿园可以要求幼儿们,入园绝对不能携带有害化学物质以及学习中用不到的尖锐物体。在进餐的时候,要营造安静的进餐环境,不能让大声说笑,避免进食过程中呛到。幼儿园还需要将安全行为规范知识整理成漫画的形式,制作幼儿们看得懂的漫画,绘制在幼儿园走廊或者外部墙体上面,让孩子们受环境的熏陶,逐渐形成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晚上离园的时候后,不能乱跑,在规定的区域等待家长。幼儿教师见到家长后,可以给家长做一个“交接”工作,汇报孩子的情况,便于家长进一步完善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四)家园合作,用自然后果教学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
在对幼儿展开教育的时候我们发现,幼儿的很多行为是在经验和教训中获得的,有时候幼儿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就是自然后果研究。在家园合作教育中,家长和幼儿园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利用自然后果法展开教学。这种方法并不是教导幼儿以身试险,而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去体验。比如,滚烫的豆浆需要凉了才能够饮用,家长或者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感受杯子的温度,感受危险的存在。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后,就会形成安全意识,将豆浆杯放在不易触碰的位置上,等凉了再去饮用。进行自然后果法安全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需要做好合作工作,在保障孩子的健康、安全前提下,有效引导孩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安全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要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普布卓玛. 家园合作的幼儿安全教育行为习惯培养[J]. 环球慈善, 2019.
[2]张光远. 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的分析[J]. 文渊(中学版), 2019.
[3]朱红娟. 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探索[J]. 考试周刊, 2018.
本文系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幼儿园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JK201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