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龙
(兴宁市沐彬中学 广东 梅州 514500)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显著的进步,教师和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背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本文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创建情景教学、分组讨论教学、游戏教学方式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初中教学工作者提供教学方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的数字运算,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数学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拓展数学认知,通过计算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也能够提升数学知识运用技巧,为学生建立数学的思考方向,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持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认知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难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学生无法对知识产生直观的数学概念,利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将数学内容进行背诵,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缺乏数学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全面展示,形成具体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直角三角形的特性”的课程时,教师在网络中寻找有关直角三角形特性的视频和图片,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内容主要介绍生活中有哪些直角三角型,让学生对这些直角三角形进行观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是相等的,由此可以推断直角三角形具有等腰的特性,根据三角形已知两边求取第三边的特性,能够运算出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学生还能通过视频发现直角三角形的角度是固定的两个等腰角度为四十五度,顶角为九十度垂直角。由这些特性,学生还能够进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运算,教师将两组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拼接,学生会发现能够组成一个正方形,通过直角三角形的这个特性能能够进行更多的数学计算,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直角三角形的特性为全面展示,将这些特性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根据这些特性能够计算相对应的数学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计算认知。
二、创建情景模式融入数学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导致学生缺乏数学的实践运用能力,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难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无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在利用创建情景模式融入数学教学中,将生活中数学知识带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数学思维能力,开拓学生计算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询问学生在生活中遇见以下的问题如何解决,足球比赛中胜利一场得二分,平一场得一分,负一场不计分,一直球队参加了二十场比赛,负五场,一共得分二十三分,如何算出球队胜利了几场比赛,平了几场比赛。老师拿来一箱苹果,如果每个学生分六个苹果,那么会有一个学生没有分到苹果,如果每个学生五个苹果,则会多出五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箱苹果有多少个等生活实际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也能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即有两个未知数,利用方程变量关系进行带入解答,学生运用其原理对教师提出的生活题目进行计算,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能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进行计算?学生会根据日常的积累回答出水池放水排水的问题,货车行驶距离和时间的问题等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数学现象,教师带领学生利用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拓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三、分组教学方式融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都缺乏交流的机会,自我思考的学习方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而分组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讨论与互相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课题探讨,归纳总结数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自主计算的习惯。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平均数”的课程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教导学生平均数的概念,然后提出几组数据,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共同计算出几组数据的评价数,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这几组数据,呈现什么样的规律,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根据猜想说出可能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者有规律的递减等等,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积极帮助学生总结出平均数的规律,同时继续探究平均数的知识,这些具有一定规律的数据怎么样表达平均数,学生互相说出自己计算平均数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不断计算,总结出平均的求取公式,完成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分组教学方式的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学习,通过教导的沟通引导总结出数学的知识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计算习惯。
四、游戏教学的方式融入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初中学生受到应式教育的影响,在日常课堂学习中,注重提高数学的考试分数,容易造成学生进行机械式背诵考试重点内容的情况,而忽略对数学能力提升。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计算失去兴趣,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将数学学习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同时也能够解放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课程时,教师带来学生进行“快速拼装”的游戏,将立体图形的模型和平面图形的模型发放给学生,然后进行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立体图形模型的拆分和平面图形的组装任务,学生五人一组,进行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学生教师给予奖励,而未完成的学生要进行才艺展示,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会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总结出立体图形能够拆分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能够组装成立体图形,通过这种规律能够进行立体图形的表面、体积、周长等计算,欢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计算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计算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全面展示数学知识内容,提升学生计算认知。创建情景模式融入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开拓学生的计算思维。分组教学方式融入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归纳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游戏教学的方式融入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构建轻松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合理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梅.素养为重,策略为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44-45.
[2]刘芸.初中生计算能力提升的补救策略——“两课融合”理念在数学实践中运用的范例[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8):48.
[3]张静.循序渐进、重点提升三部曲——浅析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14):69-70.
[4]姜立红.浅析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1):155.
[5]陈小峰.提升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