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七星关区鸭池镇金钟小学551713
摘要: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它是人们增长能力、提升阅读思维、充实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担负着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增强综合水平、拓宽知识面的任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怎样才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有效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文章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有效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前言
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教育模式改革逐渐更新变革,但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目标制定得不科学、课时教学内容混乱的问题。因此,教师不能准确掌握小学语文各个学习阶段的任务要求,课堂设置目标随意化。现如今,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怎样找到阅读教学的有效支点,是许多教师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针对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挖掘,部分阅读教学问题不断浮出,因此需要教师提出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法,针对学生出现的阅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教学设计
伴随着时代的更新变革,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也做出了调整。怎样才能通过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设计彰显语文本色,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成为当下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身心特征进行探索,将兴趣与知识进行融合,设计出互动的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根植于情感。采取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课内外阅读结合教学法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加强阅读教学,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激发情感产生共鸣,逐渐强化个人语文素养【1】。
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秋天的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沉浸在阅读教学的氛围中,教师用对文章的句子进行深情朗诵,配合着课件进行引导:“雨,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气候,每个季节的雨都有不同的特点,春雨贵如油,绵绵细雨比较温柔,夏雨滂沱,为我们带来丝丝凉意,冬雨深沉,令人感到寒冷,我们今天学到的是《秋天的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认真学习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进教学氛围中。
二、丰富教学手段,营造阅读氛围
当今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的是语文应用能力、情感表达与思维方式等多元化的设计。同时,教学课堂实践由于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影响,语文教学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向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语言应用规律与关注语文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故而这些影响因素投射到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之上的时候,就会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选择。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激发情感、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关键。
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阅读,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动画投影动画片《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瞬间被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所感染。兴趣充分被调动。随后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安徒生的照片以及人物介绍,教师介绍:大屏幕上的人物就是本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安徒生,他是丹麦的童话大师,有着“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的称号。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曾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代表作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将自己充分融入进故事中,学生在动画以及图像的直观呈现之下,充分投入进教学语境中。
三、设置角色情境,加深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是实践性的课程,实践的机会较多。小学生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利用角色扮演法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感官,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对陌生的文章产生好奇与阅读的欲望。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意在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激活。
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变动;在一堂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就打破了旧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权威”式教学,教师不再是以传授者的身份进行,而是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探索知识【2】。
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互动对话,加深情感体验。找两个学生学生分别饰演急性子顾客与慢性子裁缝,通过角色朗读的形式,根据标点、句意的提示,将裁缝、顾客讲话的语气进行揣摩。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通过神态、语言等描述状态的词汇深入体会人物性格。学生通过阅读后进行表演:“师傅您好,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要等多久呢?……”“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学生通过阅读,加强对语境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情感感悟。
四、加强课外实践,拓展阅读空间
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增强阅读能力、丰富生活的一种手段。在书籍的选择方面一定要有所选择,书籍作品的质量差别明显。因此,中小学生在选择课外书籍时也要格外慎重,选择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籍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开发学习动力。听、说、读、写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是语文的教学过程,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起到丰富思想知识的作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增强阅读能力,获得更多的阅读技巧【3】。
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曹冲称象》的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应在课内阅读教学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采取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先介绍《曹冲称象》的大概内容。教师:《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流传的著名的历史故事。文章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进行介绍,与大臣的方法做出了对比,侧面体现出曹冲创新能力强、爱动脑的良好品质。故事情节曲引人入胜、文章的表达技巧多样。所以教师教学时,应结合小学生的专注力差、想象力强等心理特点进行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在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进行课外延伸,为学生介绍一些其他的历史典故:《弃笔从戎》《老当益壮》《昭君出塞》《三顾茅庐》《玉石俱焚》等等,学生既可以在课上学习到知识,又可以拓展自身的阅读能力,增长自身的知识面。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加强指导,把阅读的目的地真正落到实处。由此来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完全掌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的课题。只有做到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趣味教学法等形式的教学法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有效的阅读教学环节,才能增强学生的脑力,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强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解析[J].新课程,2020(43):68.
【2】余秉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0(40):181.
【3】赵玉霞.浅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0(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