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孙 静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偏重于基础性教育,包括拼音、生字、生词以及简单地语句和诗词
        孙 静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八中学小学部,山东 威海 264329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偏重于基础性教育,包括拼音、生字、生词以及简单地语句和诗词,其中,诗词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难理解的,由于小学生自身知识体量不足,很难理解古代汉语的意思,尤其是古今不同义的字、词,小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困难了。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活泼爱动时期,对晦涩难懂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强制性学习对他们不起效果,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对古诗词课堂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兴趣教学
                
        一、前言
        诗词教学在小学生涯是必不可少的,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富含着深刻的哲理,文辞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笔者认为,通过诗词的学习,小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教学生认识古代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为学生以后构建丰富的知识体系、扩宽知识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诗词教学方法大部分是要求背诵,通过背诵记住里面的重点词、句,还能将学到的诗词引入作文中,丰富作文内容,但是死记硬背又是不可取的,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引导教学。趣味课堂教学法如今也并不新鲜,将各类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引入课堂,通过这些元素激发学生兴许,再将课堂教学与词创建关联,让学生在“玩”中就学会了古诗,寓教于乐。这样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还让学生开拓了知识,丰富了课堂活动,更营造了一个学生十分喜爱的课堂氛围,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运用趣味课堂教学法十分值得推广。
        二、改变教学观念,为教育改革打基础
        观念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变革,教育也在变革的大环境中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如今的教育理念不再提倡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古板老套,没有新意可言,况且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接受程度低,笔者查阅过教育部统计的一个调查学生对传统教学看法的问卷,数据显示,78%的小学生不认可传统教学方式。我国也进行了很多次教育体制改革,比如提出素质教育,进行了新课改,这些变革都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更新,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如今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兴趣教学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程有兴趣,才会爱学、认真学,如今的教师中坚力量是我们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因此,我们青年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转变教学观念,抛弃旧的、老的教学思路,更新知识体系,将课程联系实际,从日常可见的事物中启发学生思考,将古诗词教学讲出“新意”,让古诗不老。笔者并不排斥让学生全文背诵古诗,但一切讲究方法,背诵应该是自愿的而非“被强迫”的,古诗词基本都是朗朗上口的,教师可以利用音律之美,先让学生熟读,再引导背诵。


        三、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营造欢快的教学环境
        时代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比如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多现代化设备,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让原来的黑板加粉笔组合换成了多媒体,使课堂信息化,影音结合的多媒体设备十分受小学生欢迎,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枯燥的课文有声化,将死板的内容生动化,改变原来死气沉沉的教学环境,如学习杜甫的《春晓》,通过多媒体课件配音,在朗读中加入春风和鸟叫的生命,营造一种鸟语花香的氛围,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春的气息,从而深入理解诗的含义;再比如,学习《赠汪伦》一诗时,全诗四句,每一句基本都可分解为一个独立的画面,因此每句诗都可以用一个图片表示。共四个图片组成一幅连环画,来表现李白与汪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师可以通过PPT表现,按顺序播放图画,配合老师的讲解,让学生看图听讲,基本上故事脉络讲清楚了,学生也已经理解透了,这时候再让学生背诵,我相信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四、利用生动形式,吸引学生注意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增长,所学的知识也由易变难,从最初的识字开始,到小学毕业可以独立写作文,学生的语文知识都是一步步积累的。因为我们都习惯了普通话交流,因此古诗教学的难点在于它的文言表达方式,古汉语惜字如金,一个字往往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从普通话到古汉语的转变可能并不顺利,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耐心的引导,从单个的字开始解释,如“闻”字在现代汉语中是“嗅、拿鼻子闻”的含义,但是在“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就是“听”的意思,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这种重点字列出来进行详解,加入图片、影音等,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进而让学生喜欢课堂。我们以人教版课本中的《咏柳》为例,这节课的教学可以利用传统教学和提问教学法相结合进行,学习之前,先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认为春天什么最美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最后将目标意向定为柳树展开教学,并且,本诗的亮点在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将抽象的“风”比作具象的“剪刀”,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古诗本身就十分具有趣味性,老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放大这种趣味性,将作者感受到的春天的惊喜传达给学生,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重视古诗词的特定价值,促使学生更好理解诗境
        生活是文学的起源,诗词创作无一不是由生活创造的。不同的诗人写出了不同意境的诗,同一诗人由于生活境遇的不同也会写出不同意境的诗。古诗反映了作者的一种心境,这就是古诗的特定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更深层次的含义。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抒情性的,表达了诗人或喜悦、或悲戚的情感,只有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真正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每学习一首诗,教师可以将作者生平大致讲一下,让学生对作者有大致的印象。将古诗当做作者生命中开出的一朵花,用心感受、欣赏,以最贴近的思想去揣摩诗人的情感。比如针对《江雪》这篇古诗词的学习,教师要将古诗意境正确的向学生们讲解,即诗人柳宗元通过自身经历,向世人展现一位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文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首气氛悲凉的诗?他遭遇了什么?是否与他的心情有关?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讲述柳宗元生,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与本诗所表现的气氛十分相符合,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本诗的由来。
        六、结束语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为世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精神财富。教师作为精神引路人,要积极传承经典文化,遵守为师之道,传道受业解惑,并且讲究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与新时代教学充分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展现课堂风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巧红.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策略浅谈[J].内蒙古教育,2018(04):49-50.
        [2]张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