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杨丽纯
[导读] 语文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科目,对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杨丽纯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语文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科目,对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还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浅谈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与多媒体技术 整合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自己的讲课模式,改变“一师讲,满堂灌”的形式,应用分层教学,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根据实践研究可得,在语文课程中利用信息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建立新型语文课堂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为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注入了年轻的活力,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一、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意义
        传统观念下的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属于“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及学习需求,更没有将学生的能力及品质作为培养重点,整个课堂充斥着枯燥、乏味、严肃与压抑,这对于正处于活泼好动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显然是不适宜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要求有了明显提升,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与使用,已经让多媒体技术显露头角并逐渐深入到教育改革深处,它的教学优势是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突破以往教学难点、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及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这几重优势足以让广大教师关注且重视,也由此造成了多媒体教学一经出现,便迅速引发讨论与使用热潮。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在的益处,做到了真正服务学生、培养学生的目的,其应用意义显而易见。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一)启动信息引擎,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既开拓了眼界,又完成了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收集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并培养学生掌握网络搜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学习习惯。同时,信息化教学还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知识积累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收集大自然中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沉醉在大自然的美妙声音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信息的搜索方法,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将多元化的网络教学资源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直观接触,突破难点
        学生都是还处于学习阶段,阅历有限,对教材中新的知识点或者描述的内容不能更好的掌握或者理解,因此,长此以往,学生积攒的疑难问题越来越多,会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逐渐减弱,要知道,多媒体教学是直接与网络挂钩的,老师可以随时对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通过多媒体直观的表现出来,帮助学生了解,从而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①在通常语句的训练中,我们运用比较法、拟人法等,句子训练中,通常情况下是老师进行举例,学生回答,因为时间有限,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多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帮助学生了解句子怎样写具体表达,即使上课没听懂老师所讲,课下也可以在多媒体上查找记录,加深了解,或者方便学生下课温故知新;②现在学生语文课本中图文介绍比较多,且文章篇幅有些较长,立体感不强,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使抽象化为具体,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突破教材中难点与重点。


        (三)运用微课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逐渐从传统的知识教学转向能力培养上来。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微课视频开展自主学习。这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比如,学习二年级下册《中华美食》这一课,教师通过播放微课《“火”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火”字的字理演变,明白了带有火字旁、火字底和四点底的字,都与“火”有关。这样的微课使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记忆,发展了思维。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其他形声字的奥秘。
        (四)依托多媒体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可率先从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依托多媒体技术优势,进一步以多种路径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包容多种类型文件的优势,进一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片、动画及音频,这是令小学生感兴趣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多媒体画面上,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依托多媒体放映优势,做到视听结合,既让学生看到新颖、吸引人的画面,也要让学生听到与之相匹配的音乐、配音及相关人声阐述,可使得学生获得超越文本阅读的乐趣及体验,可让小学生感受到愉悦氛围并调动其自身的学习与探究兴趣,这是以往课堂教学所不能企及的效果和成效,对于激发并培养与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有着较大助益。
        (五)利用多媒体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要,而语文中包含很多古诗、文言文的内容,尤其适合介绍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增加古诗、文言文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扩大传统文化知识面,在讲解古诗的时候,除了解释古诗含义,还可以增加对古诗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价值等方面的介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介绍,播放相关视频或者朗读音频等。在此基础之上,语文教师还可进行文字叙述方面的解释,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传统文化的气氛,加深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方面的渗透。例如,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要学的一首古诗的情境和情感基调,给学生放几首音乐,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带入自己的情绪,拓展思维从而拥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听完歌曲时,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这首古诗。学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音乐结合自己的想象,挖掘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一个了解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说哪些古诗与这首古诗描写的情感相似。学生搜寻自己的记忆库,找出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拓宽学生古诗学习的范围,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印象,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断发展的现代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为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有效改善语文课堂的弊端,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当中改变对语文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语文的理解深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亚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J].文学教育(下),2020(09):60-61.
[2]尚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77-278.
[3]蒋常智,张玉彬,张玉国.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1):82+84.
[4]牛孺孺.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2):125-126.
[5]王瑾.刍议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J].才智,2017(30):23.
        【作者简介】杨丽纯,女,汉族,福建省漳州市,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