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黄冬梅
[导读] 小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无味,课改下,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黄冬梅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石塘镇中心小学   535424
        【内容摘要】 小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无味,课改下,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故要在课堂中创设趣味情境,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多练且有针对性,然后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多“说” ,多“动” 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趣味  多媒体   多练   多“说” 多“动”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形式,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初学数学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该如何把“枯燥乏味”的教材变成生动有趣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那么,作为小学教师,由于特殊对象是一群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学生,我们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而趣味能使儿童感到愉快,感到有意思,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是诱发和陶冶“乐学”的情感动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趣味因素,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学生就能在这种轻松愉快、主动热情的学习活动中不断陶冶“乐学”情感。如:在教学《间隔排列》时,我首先让几个男生和女生出来排成一行(任意排),然后慢慢地引到每个男女生间隔排,并说出这种排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间隔排列”。接着让学生观察这种排法有什么特点。这样在活动中学习到新知识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下强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学效率的提高,即意味着一个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技能,更多的发展各种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发挥其优势,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全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有时难免显得有些单调乏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就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习。多媒体教学手段新颖;利用现代科技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灵活的组合在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向学生传递信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在教学“6的加法和相关减法”时,学习加法的时候接受得非常快,可是在学习减法时,问题就出来了,特别是中下生,对减法的理解有困难。后来经过利用多媒体生动的动画和图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才明白了,有个同学情不自禁的大声说:哦!6只小鸟飞走了1只,那只飞走的不在这里了,还有5个在这里,所以6-1=5。
        三、多练而且要有针对性的练。


        俗话说的好:工多手熟。练多了必然会好。因为多练能起到巩固作用,多练能达到熟练,而熟能生巧。因此通过多练,不但在解题时不会束手无策,反而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提高练习效率,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练。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认识”时,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运用,学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特别是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有些学生哪怕是背的滚瓜烂熟,但运用起来就不会了。于是我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设计了一些题型。有看图计算周长、有填空题、有判断题、有操作题还有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解决长方形的周长也采用了一题多变。如:1、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6米,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2、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7米,宽比长少2米米,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3、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宽6米,长比宽多3米,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4、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宽3米,长是宽的4倍,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这样的练习方法,看似简单,既没有华丽的图片,也没有动听的配音,只是几道平平常常的题目,但变来变去都围绕着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它的长和宽才能求出周长。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重实效,不要追求形式。
        四、让学生多“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教师多数是“满堂灌”,重结论,轻过程。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有教学活动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帮助者。本人也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中被吹醒,一改往日的“满堂灌”“牵牛式”的教学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课堂凡是学生会说的都让学生说,如果学生单独说有困难的,则由我启发,点拨让学生试着说,同时也采用小组讨论后再请学生说。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件出示蝴蝶、天安门、飞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些什么时,就说蝴蝶漂亮,其他根本观察不出什么。于是我让他们拿出准备好的蝴蝶、天安门、飞机图片,然后分组进行折一折,看一看,说一说。通过这一环节,气氛活跃了起来,争先恐后要发表意见。有的说:折起来后两边重叠;有的说:折起来后发现两边一样;。。。。。。通过这么一说,学生自己完全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都理解了。“说”既打破了“满堂灌”枯燥无味的氛围,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让学生多“动”,通过“动”带动课堂效率。
        动脑和动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使问题越来越清晰,人也变得心灵手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引进新知,力求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如:教学“认识分数”例题2比较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大小时,我放手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然后比较出这几个分数的大小。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在品尝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的来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本人只是从创设趣味情境,“乐”学;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多练,有针对性;多“说”,活跃课堂气氛;多“动”,实践中引进新知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力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规律,掌握知识,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真正的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愉快;课业负担减轻,学习质量提高”,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