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允锋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中心小学 山东枣庄 277100)
摘要: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将数学中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转化成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相关知识内容。但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独立思考上的。当学生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独立思考以后,学生才会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引言
现如今,不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各方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其中,对小学数学的关注尤为突出,因此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会为他的语言、想象、创造、空间、逻辑等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能力的形成,会让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数学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思想。它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缓慢出现的,但如果形成了,学生们在面对数学时会被要求可视化和可视化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特定学生充分利用数学思维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综合、类比、推测和归纳,为思想创造空间的能力,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种曾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对学生的整个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使他们成为巨大的优势。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实施对象。新课改已经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与教学任务。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原创性、敏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体现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其实也是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仅仅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上。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同时也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会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主动思考下更为深入地探索数学相关知识内容,为学生今后数学的综合学习奠定更为坚实的学习基础。
三、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夯实基础,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做铺垫
在数学的学习当中,数学的概念、公式等都非常严谨,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应该打好基础,让学生认真完整地学习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运用做好铺垫。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训练,要耐心地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做出讲解,让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有趣。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不断地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因为过多的督促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明确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间的关系,建立以基础知识为基础,思维能力为主体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基础知识内容,稳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整体结构。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要想让思考引领学生进步,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活动创设优良的氛围。问题能够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或者是学生在学习或者是练习中产生错误的时候所提出的。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放手大胆让学生去做。
同时,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设计有参考价值的问题,当学生经过深思熟虑以后能够回答出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出更多新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当学生能够正确地回答出问题的时候,此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以表扬,从精神上鼓舞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为自己所带来的喜悦感。在问题解决中,学生即使难以正确地回答问题或者是所回答的问题是错误的,此时教师也不应仅仅是批评学生,而是要指出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循序善诱有效开拓学生的思路,矫正学生的思维。
(三)对活与理论相互转换运用
说到生活与理论的相互转换运用,就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更要依靠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数学的起源就是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数学的运用又是个人和团体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教会孩子基础知识和理论,并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帮助孩子理解之后,更多的运用就是在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去把理论和生活之间互相转换运用。在生活和理论相互转换运用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有更多的理解,产生更多的兴趣,这是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很关键的一步。生活中这种转换运用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我们买菜需要付钱的时候,这就涉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应用,甚至涉及交换律应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多为孩子讲解,锻炼孩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夯实孩子在学校所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做到了生活与理论之间相互转换运用。
(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
为了促进学生更广泛的发展,教师必须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者,促进学生的进步。该教学表明,数学学习过程基本上是一项无意识的任务,一段时间来不断地反复思考和探索,以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加强他们传播思想的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学习识别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昏迷,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100以下的加减时,老师们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明去年长85厘米,今年长93厘米。明比去年多少钱?g?“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从设置这些问题出发,鼓励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问题教学只有在小学正确运用,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结束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引导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打好基础,更要联系实际生活,学习与运用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也不是说用单一的“教”和机械式的练习就可以达到目的,教师更应该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打开一扇大门。同时,学生家长也要和孩子互动起来,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孩子的潜能。课内打好基础,生活中的教育潜移默化。要让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成为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老师和家长甚至是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激发学生潜力。
参考文献
[1]雷虹.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36-137.
[2]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8.
[3]何颖.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20(14):50.
[4]陆晓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7):50.
[5]尹旸.小学教育中的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培养[J].知识文库,2019(21):118-119.
作者简介:郭允锋(1968.07-),男,汉族,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枣庄市乡镇基层教育工作者,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学校衔接教育,发挥学校教师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