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克远
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具体技能,还需要提高学生在课程改革后的综合素质。通过全面、系统地认识该科目,发展该科目的综合素养为提高一般学生的技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中化学是高中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广泛的实验、科学和其他研究技能的重要课题。因此,了解高中化学学科核心能力体系的组成和特点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文章主要关注高中化学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也更加的关注,期望通过一些措施促进学生在化学核心知识方面的学习。但是在实际中,由于一些内外在因素存在,使得高中学校在进行化学教学活动开展时,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无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多关注这方面的工作,根据当下一些现状问题制订一些有效的教学计划。
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内容
在高中化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学生能够对化学一些相关理论进行正确的认知,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区分,如对原子、分子等化学概念进行正确的认识,知道其中的区别;第二方面是能够对化学的一些原理进行理解,并将这些原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第三方面是能够利用一些已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并能够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辅助学习;第四方面是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对一些疑惑之处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五方面就是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并肩负相应的社会职责,同时对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独立的判断。
二、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强调教学理论和对学生实践的忽视
当前课程中最大的教育问题是重视理论教育和轻视学生实践。化学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必须从基础实践开始。化学的核心能力是使学生了解物质之间的反应和规律,因此他们必须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但是,在实际训练中,学生通常只能充当观众。特别是在化学实验的背景下,教师通常进行实验,然后解释物质之间的反应并总结相关的化学反应。学生负责观察,理解和记笔记,这种模式会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没有表达创造力的空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不能展示独立的思维能力,缺乏创造力思维无助于建立学生的化学核心能力。在课堂过程中,教师经常忽略化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因为化学是真实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物质都与化学有关,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学生的联系实际的技能没有受到训练。
(二)教学生时缺乏多元思维
化学研究结合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实际上是在学习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各种实验中。许多学校也已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虽然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实验设备和计划,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无法证明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结果的多样性。多元思维的建立可以反映学生在设计实验程序中的创新能力,并可以进一步发展他们在化学领域的核心能力。
(三)缺乏动态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化学教育中,能够培养逻辑思维,抽象和通用技能,推理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少见。但是,这些技能是通过书本与大脑的交互进行的,属于静态思维。
如大家所知的,在化学实验或实际的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准备实验计划,搜索文献,准备实验设备和药物,并验证药物剂量。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提升路径
(一)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化学是一门在实验中总结规律的学科,高中化学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前辈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注重实验过程只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化学是一门通过相应的实验观察手段,从宏观上观察实验现象,再从微观上得到相应的实验原理。但若是学生将化学误认为是一门只需要记忆实验现象实验原理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创新没有总结,也就不会真正理解宏观微观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应该直接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现象“填鸭式”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更加牢固,而且可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化学思维和化学学习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和提高化学思维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中师生的交流局限于问答式互动,虽然问答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路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知识点,但问答式教学对于没有跟上老师教学思路的同学来说是一种煎熬,没有教学参与感,慢慢会丧失掉学习的乐趣。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提倡教师能创造出一种新的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为学生引导求知道路的引路人以及学生思想火花碰撞的陪伴者,而不是仅仅是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知识的灌输者。因此,互动式教学是一种适合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和教学负担,同时也吸引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新知识的探索性。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化学模型抽象能力
化学是从原子分子的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并且化学物质的组成也五花八门,知识点繁杂,这对高中生的化学思维和抽象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高中化学的抽象思维体现在通过对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经过归纳总结,提出理论模型,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从而来揭示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过程以及反应原理。所以学生要从微观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如高中化学中的阿伏伽德罗定律、有效碰撞理论等,就需要经历从宏观现象假设微观模型,再回到宏观用假设的微观模型解释宏观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微观化学模型的抽象理解能力是十分关键的。
(四)深入挖掘化学素材,强化学生化学生活观念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去指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化学生活观念。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对学生化学生活观念的强调,只是要求学生学会解决化学题,而没有去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题。这种题海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升化学学习水平,但是会让学生逐渐将化学理论知识脱离了实际生活,也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乐趣和探索化学知识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文强.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机化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 24) .
[2]胡慧芳.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化学策略实践研究[D].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2018.
[3]钟小梅.新课标下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的研究[D].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