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才全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那堪镇中心小学 532509
摘 要:计算作为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技能,和我们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计算能力如今成为人们必备的一项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时,虽然老师已经重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但目前计算教学里还是存在很多教学的难点,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不到提升。老师应针对计算中的疑难点进行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促进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难点;对策
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给小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巩固好基础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对小学阶段的计算能力的规定有了一些革新。现如今已经开始重视小学生对教材知识的领会,这加强了小学生的计算难度,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些小学生只知道记住小学数学的公式,却没有清楚公式含义,不能娴熟的使用公式解决题目,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成长,因此老师要重视计算数学中的难点,探索解决题目的对策。
一、小学数学计算的授课中常见的问题
1.1 计算教学内容较为枯燥
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就是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计算教学相对于较为枯燥,这对教学质量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缺乏趣味性,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小学数学计算在授课方式上的刻板性,无疑是增强了这个问题。传统的教学运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老师一味的进行教材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趣味教学,持久下去,不但会让小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还会让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
1.2 计算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数学老师都是以自己为主体来展开计算教学,依照以往的教学方面和经验来树立相对应的教学目的。却没有依照小学生的实际发展和需求来建立相应的教学目的,这会导致开发小学生数学计算思维能力遇到一定的限制。数学老师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中,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新颖的、有趣的教学方式,促进老师和小学生直接的互动,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1.3 计算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里存在脱离日常生活的问题,而数学本身是源于生活,并可以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的一门学科,目前的计算教育模式是与实际生活脱节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把数学的有趣性和实用性分离了出来,容易使小学生对计算的基础知识产生认识不全的问题。教学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多数是以课本和习题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教育,而教材知识和习题往往会和我们实际生活有着较大差异,这种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导致计算教育本身和小学生实际生活处于脱节状态,自然而然的计算教学也会难易得到提升。
二、解决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问题的具体对策
2.1 提高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认知
小学生在学习计算数学时,思考探究的过程能够加强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老师只把计算的公式和结果直接告诉小学生,小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会导致很容易就把所学的知识忘记了。
而老师在进行计算公式过程的时候,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让小学生自行发散思维能力,给其思考的时间,同时老师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小学生,辅助小学生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出算式“8+2=?”,让学生进行自主计算,小学生虽然可以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但是对加法含义还不是很理解。这时老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就体现出来了,老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利用“凑十法”来计算,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计算工具,如火柴棍、小石头和小木棍等,让小学生拿出8个小木棍排成一排,在拿出2个小木棍排成一排,让小学生自行点数,计算出有多少个小木棍。然后让小学生使用小木棍计算“9+7=?”“9+9”等,让小学生从中找到计算规律,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计算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让其掌握到正确的的数学算法。
2.2 开展多元化计算教学
课堂中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是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进行相互融合,选择合理的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计算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比赛的方法,把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口算比赛,来锻炼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加深小学生的计算经验,同时,还能在比赛中学习到其他同学的计算技巧。因此,通过开展多元化计算教育方式,可以把计算教育细致化,能够有效地督促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还有老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数学计算教育,引导小学生在动手计算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计算规律和计算技巧。比如在进行“31+4=?”的计算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使用小木棍来进行数学计算,让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里准确找到问题答案,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产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能确保小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里更好的把自身想象力转变成数学逻辑性思维模式。
2.3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计算习惯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计算效率和正确度,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日常计算教育里,老师要对小学生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引导小学生认真看题和保障题目抄写是否正确,是保障计算精准的必要条件;同时,要认真思考,不要看一眼题目就开始计算,需要先审题,先理清思路,确定好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再开始动笔进行计算;最后,要认真计算和保障书写的整齐和规范,特别需要注意数字和小数点以及运算符号等,需要认真检查,计算完之后再次进行检查、验算,保障自身计算的准确性。老师想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对其有耐心的进行教导,反复强调让其认真计算,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教育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就能看到成效的,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数学老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的目标,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多元化教学理念,引导小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让小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式,从而提升小学的计算效率和正确率,促进小学数学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加强数学学习,巩固基础知识,让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党瑾.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4):50.
[2]朵含兰.小学数学中年级计算教学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9(7):118.
[3]潘晓琴,阮永红.关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C].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