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珍
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新州镇第三小学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556100
摘要:当下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日益迅猛,教育行业也随之做出了重大改革。自二零一七年开始,我国教育局便提出了将普通课堂教学转化为深度学习课堂,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原有教育思想,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全方面发展作为课程学习主要内容。随着深度学习课堂开展,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也随之做出了一些具体改善,本文主要探究在深度学习课堂下如何对小学数学符号意识进行培养,并对其相关内容做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堂;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探讨
符号意识又被称作符号感,是小学数学科目教学中六大核心概念之一,更是小学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重要核心素养。小学生普遍刚开始接触数学科目学习,对于该科目还没有清晰认知,教师在深度学习课堂下应将符号意识自然融入小学课堂当中,使学生能够从小建立符号意识,尽可能使学生对符号意识产生兴趣进而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应在深度学习课堂这一大背景下,转变原有教育思维,尽可能探索新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进行数学符号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并完成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独自分析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自信。
一、挖掘潜在符号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深度学习课堂就是锻炼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非监督性学习习惯,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深度学习课堂来说极其重要。在小学数学符号意识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将繁杂数学符号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符号产生亲切感与认知感,进而在课堂中能够较简易接收教师所教授内容。小学生普遍对事物具有极强好奇心,并且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感知意识,在深度学习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完全沉浸在课堂氛围当中,进而在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符号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将数学符号意识通过沉浸式课堂进行潜移默化传授,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发现身边数学符号,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一天让学生自发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符号,并为生活中数学符号寻找点为学生进行举例说明,例如:超市价格牌、交通车牌等等。续而在第二天开课前让学生自主对自己所寻找到数学符号进行讨论式作答,尽可能为课堂营造轻松愉快学习氛围,进而使学生能够尽可能投入到课堂学习内容当中。课前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情境式教学,如在课堂中假设班级要组建一个合唱队,首先让同学们对男女人数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然后教师可以要求男女队伍排列必须是通过一个男生两个女生这样依次循环进行排列,让学生们用数字符号“122122122...”来代表该排列方式,进而让学生谈论最后上场合唱大概为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在开展该问题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白符号一代表男生,符号二代表女生,进而对符号产生清晰认知。因该问题较为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并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因此较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深度学习课堂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并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符号产生积极兴趣。
二、在感知符号意义时,准确把握符号内涵
深度学习课堂所指就是培养学生进行“高级”思维能力学习,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时能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精准把握符号内涵。对于数学符号来说,每个数学符号都具有不同含义,学生只有对数学符号含义产生清晰认知,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对所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才能真正通过深度学习课堂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一改原有单一式授课,尝试将课堂大部分学习时间交由学生,让学生能够自行通过思考问题得到一定启发并学会对问题发表自由观点进而提升自我[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诱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手脑并用式学习,在学习时不单单用大脑思考该问题,而是通过准备一些小工具,尝试手脑并用式学习,便于学生更简易理解该数学符号所表述意义,进而使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课堂能够对数学符号内涵产生准确认知,为日后学习内容做好基础铺垫。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认识3”进行数学符号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以3为单位,寻找自己身边有什么事物数量为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一些幻灯片图片诱发学生思考,如“三只小猫”、“三个铅笔”、“三个小朋友”等等,让学生通过幻灯片图片自己数个数,进而使学生能够明白三这一数字符号具体内涵,然后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让学生回答自己身边现下有哪些事物可以以三为单位,并尝试动手举例说明。在该环节结束后若有剩余时间,教师亦可以开展一个班级小活动,以三为基础单位叫该位置学生起立,如“第三排左数第三个同学”、“第三排右数第三个同学”等等,强化该班级同学对于三这一数字符号认知,进而使学生通过深化学习课堂对数字符号产生清晰认知并准确在生活中对其进行使用。
三、在书本问题解决中使用数字符号,增加数字符号出场频率
在开展深度学习课堂过程中,“教”与“学”都与原来发生了重大改变,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能够将数字符号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进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学生对数字符号产生一定兴趣,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将数字符号带入到问题当中[3]。在对数学题进行题目分析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题目中重要信息以数字符号形式提炼出来,进而对该问题进行解答。在学生思考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发挥作用,使学生能够展开全面思考,通过最佳手段对相应题目完成解析。
例如,在对“超市中牛奶一块五一袋,小红带了五块钱刚好买了两袋牛奶一根香肠,请问一根香肠多少钱?”这一题目进行解析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数字符号形式对题目所得信息进行罗列,最终可得出结果香肠为两元钱。在学生利用数字符号进行题目思考过程中,不但使该题目信息得到简化处理,同时也使学生增强了符号转换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对于数学符号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深度学习课堂中教师应尝试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符号兴趣作为首要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对数学符号尝试应用,进而通过对数字符号精准把控以便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充满挑战性的,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深度学习课堂中数学符号运用学习的过程中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雅玲.课堂环境下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5).168-169.
[2]苏巧真.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四个"着眼点"[J].内蒙古教育,2018,1(19).35-37.
[3]李巧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与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18).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