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雨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李家湾乡梁家会小学 邮编033300
摘要:中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育,中央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素质教育的推行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的“纠错”,是摆在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认清现实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一步步进行“纠错”。笔者在文章中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纠错”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纠错;
教师的教学活动说到底,是在给学生进行“纠错”中开展的,将学生的错误问题解决,使学生真正理解某个知识,会做某类习题,这就是教学活动的意义。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小学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无法进行自我纠正,这就需要教师来帮助小学生进行“纠错”。
1、小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错误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较弱,在学习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情况。尽管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依旧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为如果不解决这个现象, 对小学生会产生较大危害。学习错误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时间久了,学生会逐渐害怕学习,害怕学校与老师,简单说就是害怕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物,这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小学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和其他学科相比有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纠错”。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纠错”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急躁冒进,要循循善诱,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进行“纠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纠错”探究
2.1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
学生之所以会在某些题、某类题上出错,是因为他们在这些知识点有盲区,也就是没有真正对该知识点进行理解与运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学生做错的习题,却了解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有问题,为什么有问题,是讲解的不细致还是知识点的构成太复杂,这些工作需要教师仔细盘点。
在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盲区后,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帮助他们分析习题中隐藏的知识,根据笔者的教学实际经验,很多时候因为小学生连基础知识都没理解,自然习题的变形就更不会理解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考察,因为基础知识是解答各类习题的根本。教师最终要让学生了解,其实各类知识后面就像大树一样,互相有联系,互相能影响,这些知识共同构成了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当学生的脑海中掌握了数学框架后,自然就能提高“纠错”的效率。
例如:一些同学会对求圆形面积的习题出错,这是因为这些同学对最基础的计算圆形面积的公式不熟练,没做到真正的掌握。这时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这些同学进行训练,将求圆形面积、半圆形面积的公式重新进行梳理,指导学生不要将这些公式弄混、用错。在学生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后,教师再出一些习题进行测试,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公式的用法。学生通过教师的训练,就能做到真正少出错、不出错。
2.2确定学生出错的类型
小学生出错的类型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这些出错类型进行整理,一方面是能了解他们是因为什么出错,另一方面也能警示其他学生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首先是由于粗心马虎导致的错误。小学生在细节方面常常忽视,而且大多没有耐心。做题的时候经常没读完题就匆匆下笔,最后写的答案常常是错误的。比如把符号和具体的数字看错了,加减法忘记进位与退位,从草稿纸上誊写到试卷时看串了,小数点点错位等等。这些错误可以说是非常可惜的,本来可以做对题,却由于这些小错误影响了分数,非常不值得。
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要监督学生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写数字要清楚准确,做题前一定要把习题全部读完,明确问的是什么,再下笔作答。
第二就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互相干扰,导致了小学生们做题时出现错误。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智力水平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学习新知识后难免与旧知识发生冲撞,遇到新的习题往往忘了该用哪个知识解答了。特别是新知识与旧知识比较相似时,小学生更容易弄混,从而出现了错误。
2.3经常复习错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不管是由于马虎粗心做错题,还是某方面的知识出现盲区做错题,错题总是学生在一定时期内不擅长的习题。这些错题对学生非常重要,如果能用好错题,那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推动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错题本,将每次做错的题都誊写到该本上,将正确解法过程和为什么会做错的原因都标注在本上,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掌握一套错题资源。教师将学生的错题资源进行汇总,找出大家易错的典型习题,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相关知识点,对全班学生再进行强化训练,就能让这类习题的错误发生率降低。学生自己也要对本人的错题本进行经常翻看与思考,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做一下错题,确保真正掌握了错题计算方法。
数学教师还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位数学成绩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帮助其他同学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组长每周检查大家的错题本,起到监督的作用,对组员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进,解决错题,将大家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报给数学教师。这样一来,数学教师就可以省时省力地了解大家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侧重点了。
结束语:
连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学生学到了知识,通过教学,教师传授了知识。虽然课堂传授知识很重要,但是如果不进行“纠错”,依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领会数学知识,“纠错”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尽管纠正一个错误比避免一个错误花费的努力更多,但这项工作小学数学教师依然要做,而且要做好。小学生会出现一些学习错误,数学教师通过“纠错”帮助小学生走出知识的阴霾。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纠错”,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生错题资源的汇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的世界里乘风破浪,攻破一道又一道难关,促进其他学科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于俊丽.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0(7):54-56. [2]刘玉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2019,0(14):95-95.
[3]林艺妙.捕捉错误资源,促就小学数学精彩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