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撬起音乐欣赏教学的支点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余玲梅
[导读] 音乐欣赏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
        余玲梅
        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 311200
        【内容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依据音乐核心素养培育指向,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展开教学活动。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听觉感受,这对音乐鉴赏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既要依赖音乐知识把知识教育转化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也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音乐知识进行内化、转化和升华,以通过知识获得成长。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强调用文字、符号、图片以及色彩图形等材料直观形象的表达知识结构,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将其应用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解力和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音乐欣赏
一、问题提出
        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把握音乐欣赏的本质,使音乐欣赏课彰显出深刻、厚实的内涵,紧紧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展开教学活动。笔者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具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听觉感受,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音乐知识进行内化、转化和升华,以通过知识获得成长,把知识教育转化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可以提高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解力和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欣赏教学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简单、单一,正处于待开发阶段。面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知识庞杂,内容涉及面广,这个特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帮助自己学习,还可以通过提炼简化或补充思维导图来构建更科学更完整的自我学习体系。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目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有利于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思维导图为初中生提供了一种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式,通过对进入大脑中的众多信息进行处理,确定一个思考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形成成千上万个节点,然后再以其中一个节点为中心继续扩展,最终形成庞大的数据库,清晰而明确的来成教学目标。随着学生心智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需要的发展,思维导图使学生在欣赏经典作品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
3.有利于别出新意的创造思维
        在音乐欣赏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强化了人的记忆,加速了资料的积累,还能建立数据间的彼此关联,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存储、管理及应用更科学、更系统。颜色、图像、符码的使用增加了思维导图的趣味性,也使其具有了个人色彩,不仅增强了记忆,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思维导图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初中生的情感,不仅使其情感丰富起来,提高审美、联想、创造能力,身心得以健全地发展,而且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本课题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遵循初中音乐欣赏的审美特征,进一步探索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养。
二、策略研究
(一)思维导图,让课堂“精雕细琢”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是通过预设教学环节和教学细节,演绎出欣赏教学的过程精彩呈现。
1.钻研教材深挖出本切入点
        设计思维导图,就要纵向横向深挖教材,结合学生学情反复推敲,设计好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在音乐知识、音乐能力之间架构好桥梁,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思维导图设计中,要关注音乐要素,遵循教学目标,在关键环节、细节上精心设计。
        音乐欣赏教学应从感知、表现、理解的课堂构建,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教学策略有效性,深挖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音乐特性,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内涵的切合点,把音乐审美体验的落实融入到教材分析和处理之中将成为思维导图设计的重中之重。
2.走近学生聚焦情感切入点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教师精读教材,撰写教案之前,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研究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背景、生活经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预设学生的欣赏起点,能够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和体验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思维导图设计在教学环节预设中体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细节。
        由于初中生情感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与深刻,所以在音乐欣赏作品内容的选择方面也要根据这个规律。思维导图的设计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欣赏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初中各阶段的学生,思维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对作品欣赏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构建有效的对教材进行再创作,精选音乐欣赏教材和音响、音像资料,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二)思维导图,让教学“灵动精彩”
        有效的教学源于有效的教学策略。好的思维导图的设计看似平常,但在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心思,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教师的智慧。灵动精彩而又充实的课堂,都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而成,充满教师的个人风格以及教师理念引领的综合效果。
1.精心设计展现智慧
        思维导图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思维导图的设计是智慧与灵感的呈现。

音乐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思维导图也许是教师的情境创设、歌曲处理,作品表现也许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行为组合,也许是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各种行为反应。教师通过精益求精整合内容和精心预设建构环节,以精致设计达到备课精细化;通过准确提问、有效活动、细节捕捉等环节的精确落实,达到教学过程精细化;通过关注学生学情和即时课堂反馈,达到教师服务精细化,从而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精耕细作”,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分支引导学生仔细思考与研究,结合音乐本身具有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内容。设计的思维导图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显其价值。发现和关注细节,反映教师的睿智和思想;发掘和推敲细节,体现教师的思辨和掌控力,教学活动就能水到渠成,精彩的教学环节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片段,课堂教学就会像流动的乐章顺畅。
        2.顺势而为不拘一格
        思维导图的设计是通过反复推敲确定教学环节和细节的,但是学生的情况不一样,课堂的生成也会不一样,这时候教师要及时捕捉一些有效的教学的生成来丰富思维导图预设的细节,顺势而为不拘一格,这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很好的机会。虽然思维导图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但是有时教学细节藏得很深,有的靠教师去发掘,有的靠学生来激活。教学细节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演绎“鲜活”的呈现出来。教师若能在教学中不断的完善,调整教学思维导图,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就会精彩不断。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审美。教师应以一个参与者的形象出现。实现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人格的感染。教师要从学生的多样化情感中捕捉灵感,获得对教学设计的启发与改进。
        
        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注重音乐情感,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审美经验。通过思维导图人文分支创造条件,使好的音乐渗透到生活中去,使聆听的机会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吸引学生听;要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欣赏面。由于初中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需要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注重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让学生具有通感的能力,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捕捉细节,让精彩“细水长流”
        思维导图可以整合音乐作品,优化教学内容把专题型的欣赏教学进行整理,有利于使学生专注地投射到某一个主题中去,把情感集中到一个基点上。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体验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包括对作品情感内蕴的理解。重组整合音乐作品,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抓住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包括歌唱、欣赏、器乐、律动等。各部分内容是相通相联系的。根据音乐欣赏的作品内容、欣赏形式等方面,思维导图可以是学生学会选择音乐领域内的各内容与其进行综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多方面的体验。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现在初中所提倡和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在音乐欣赏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结合这些舞蹈、器乐等艺术,让它们走到一起,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感受和想象,在欣赏的同时,根据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节奏的感觉,风格的判断,或用画笔来勾勒,或用舞蹈来表现所感受体会到的东西,把内心的情感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出来。新课标指出“音乐方面的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初中生思维广、思维敏捷的发展特点,通过思维导图在音乐欣赏中渗透其他学科,将能起到良好的培养综合素养的作用。
三、实践与反思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策略,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欣赏学习过程当中使用思维导图,为欣赏迅速完成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多多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使他们学习音乐的能力得到提升。
        1、教学方面有利于保障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的艺术,有时也难免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信息众多,思维导图可以实现对有效资源的整合,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使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科学。思维导图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地防止教师上课思维过于发散,导致教学过于随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思维导图保障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学生方面有利于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学习了解、制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对关键信息提取的能力。经常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通过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整理、分析,使音乐学习方向既没有跑偏,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集合学生的智慧建立音乐学习框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还可以发挥群体智慧的力量,迸发出新的火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只是为课堂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要用,但是不能滥用,要合理的、适当的使用。真正有智慧的教学,是根据欣赏教学中生发出来的一系列灵感,开启学生的思维。虽然教学中有预设的思维导图,但是课堂上我们还是需要教师灵活的思维,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切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有获得感。
        参考文献:
        【1】杨加力,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程式化和非程式化,《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年  第3期
        【2】金 品,以教学细节为载体,欣赏教学的精彩片段,《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年 第7期
        【3】陈洁,思维导图破传统,铜管学习出新意,《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年 第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