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华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
[摘要] 在目前功利化教育的大背景下,英语教育教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上课模式僵化,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缺乏学习动力等。本文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获得成长的体验,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确保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 成长感 个性化 学生为中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给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入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全部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实的能手。”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而深度学习通过刺激我们的各种神经器官来打开我们的基因,形成非常牢固的大脑连接,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成就感是打开学生深度学习的一把钥匙,在新课改背景下让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里获得成长感,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
一、转变教师学习培训观念、更新英语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提出好多年了。但是由于各地区教育发展差异较大、部分专家教授讲授的内容又过于生涩难懂,导致教师兴趣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部分教师认为培训只是走走过场,在高考指挥棒没发生改变的前提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只是走走过场,从而散失了很多学习提高的的机会。然而,新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新高考的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客观真实的,高考改革的步伐是不可逆的,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只有接受新的理念,随改革的大势而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准,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同时,更新教学理念,摈弃原有的一切为了分数的教学模式,真正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里课外获得成长感。这样的课堂是学生需要的,这样的教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
二、科学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准,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确保每一个任务都指向目标,有的放矢。
1、精心导入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题眼’,不仅要能够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还要有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意图和作用。
2、创设情境,搭建支架。
每节课要有来自学生的质疑或学生相互问答,教师要善于搭建支架,围绕互动中捕捉的问题进行后续教学,对学生的发言或观点作即时的反馈评说,并进行策略指导和鼓励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获得成长长的体验。
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应重视让学生阅读教材和解说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应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灌输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指导学生与教材对话,照顾全体学生,适当拓展。
4、注意小结、确保效果。
华东师范大学邹为诚教授的‘language focus’很有效。每节课留出3-4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课上所学内容,把没弄懂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老师当堂解决,这种方式见效快、效率高。同时,教师可对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给提问题的同学成就感。
5、分层作业、兼顾个性。
作业的布置应该是形式多样,兼顾各个层次的。我们可以把同学分成A、B、C三个等级,各个层面的学生的作业有相应的考量;也可以出一定量的必做题、选做题和自我规划的作业,让学生量体裁衣。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够找到属于他们的位置,久而久之,即便是基础再不好的同学也会得到成长。
三、开展合作学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第二语言,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培养语言的交际策略和创新精神,体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1、小组组成
以笔者所教的班级为例,以学生英语成绩、性别、兴趣爱好为基础,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把全班57名同学分为11个小组,经过民主推选,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不仅负责作业的收发、还要负责团队的建设管理,把团队打造成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小组内进行帮扶结对,优等生帮扶差生,每个月考评一次,成绩进步,有奖励,反之,则要有相应的惩戒。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良性竞争,形成积极向上的一股向心力。一个学期施行下来,英语成绩提高了,班上的学风变好了,收获了满满的成长感。
2、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外,更体现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体验到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感受语言的魅力。以人教版必修二 unit1 Cultural Relics的一个合作学习任务为例:
Discussion: Are there any cultural relics in your hometown? If any, make?a??plan?to?clarify how you will protect them ?with?your?group members.在了解了国外的一些cultural relics之后,结合国内或家乡的Cultural relics,做一个文物保护计划,这个任务即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索性,同时也有较强趣味性。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进行第二语言的交流,知识和经验在学生之间得到了交流和共享,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展示的同时,“教师”也要扮演好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及时地给与学生指导、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的任务,让所有同学都有话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3、课前2分钟展示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充分利用好课前2分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具体的做法是以英语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牵头,根据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展示主题,可以是唱歌、朗诵、演讲、分享读书体会等等,要求是只能用英语,时间只能是2分钟,每节课预备铃后开始展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通过题材各异、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学生兴趣被激发了;通过小组的互助学习,资料的查找,英语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了解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动力;通过一次次的课堂展演,每位同学都会因为自己努力而获得的掌声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这种自豪和知识的积累所生成的成就感对于我们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回到课堂上,让教师和学生去具体落实。然而,只要牢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趣思课堂,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获得成长感,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对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参考文献:
[1]孙传远.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陈国平.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N].中国教师报,2006.
[3]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