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洁 李 姣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成都双流区龙池小学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守株待兔》当例子来教,引导学生在感受文言文的节律与韵味的基础上,学习把人物的形象和蕴含的道理结合到一起领悟,获取阅读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由此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将学生引向课后阅读链接,引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半径。如此,以一篇“范例”的学习,引发学生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热情,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好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懂课文,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由此及彼,引发阅读热情,读读“阅读链接”,读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读懂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揭题激趣
1.看图猜故事。
孩子们,想玩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吗?
①你从图中猜到这是什么故事?你从坐井观天里读出了什么道理?
(坐在井里看天,眼界狭窄。)
②这是什么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出了问题要赶紧补救。)
③这张图呢?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
2.这些小故事里都藏着大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把它们叫做——寓言故事。
3.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爷爷就曾说过——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这节课我们再来见识一个“魔袋”《守株待兔》,看看你能从这个魔袋里取出什么东西。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4.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并朗读课题。
(指导书写“守”、“株” 和“待”)
二、多种形式,练读课文
《守株待兔》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寓言不相同,它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在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学习中就已经认识了文言文。文言文有魔力,一个字能读成好多字,一句话能读成好多句话。咱们赶紧来读一读用文言记录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吧!
1.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标点,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指名读
(预设1:你的字音读得非常准确。我们像他一样,字音准确地读一读吧!)
(预设2:谁来帮助他?看来读准字音并不容易,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2)全班齐读
2.读出停顿、节奏。
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老师请来了停顿符号帮助大家。请同学们注意停顿,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开始练习吧!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学生自由练读。
(2)男生读。男孩子们坐得真端正,我把这个机会奖励给男孩子。请男孩子们有节奏地读一读。
(3)去停顿符号,女生读。老师听出了男孩子们的停顿,女孩子们你们敢挑战吗?来试试吧!
3.读出韵味。
听了你们有节奏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
(1)范读。
(2)老师学着古人的样子读了守株待兔。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朗读课文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1:和平时朗读不一样,读得比较慢,字与字之间连着的。)
(预设2:古人写文章一列一列竖着从右向左写,古人读文章也是一列一列竖着从右向左读。)
(3)咱们也学着古人这样读一读吧!
三、读懂故事,感悟寓意
1.理解课文。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自己试着理解文中词句。待会儿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2)交流汇报。
句式:我读懂了____(词或句子),它的意思是____。
指名汇报,超链接相机学习:
①宋人有耕者
“耕者”就是种田的人。那么学识渊博的人就称为——学者。那她呢?哦,舞艺精湛的人就是舞者。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就被称为者。
②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的意思是——跑。古今意思都不相同,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注释)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是一个好方法。
③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释”的意思是——放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借助注释果然是一个好方法。“释”有放下的意思。当一个人非常喜欢一样东西,舍不得放下,我们就可以说——爱不释手。当一个人非常喜欢看书,舍不得放下,那就是——手不释卷。
“耒”又是什么意思呢?你怎么知道的?除了注释,你还能通过什么来了解“耒”呢?(插图)是啊!农民身边放的、像木叉一样的农具,就叫做“耒”。看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注释来了解“耒”的意思,还能结合插图了解“耒”的样子。结合插图,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帮手。
“冀”这个字怎么读?它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翼”。你怎么区分它们呢?拓展:翼尖。“冀”的意思——希望。
(3)说故事大意。请你用上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的方法,说说守株待兔全篇文章的意思吧!练习开始。
①指名说。
同学们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将守株待兔的大意说明白了。
但要怎样才能把一个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呢?(加上动作、表情、语气;适当加入人物的语言、想法等)
②练习并展示说。
(预设1:你的故事讲得真不错,根据课文内容,还加入了人物的动作呢!)
(预设2:不仅有动作,还有想法呢!)
③同桌互说。你也想向他们一样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吗?赶紧讲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2.种田人为什么“身为宋国笑”?
①讲故事时,杨老师听到了你们对宋国人的嘲笑/耻笑,你为什么笑他呢?
——————引出:原来你们都在笑他的行为啊!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释其耒而守株
引读:一天过去了,他——释其耒而守株
一个月过去了,他——释其耒而守株
半年过去了,他的庄稼都枯萎了,他依然——释其耒而守株
3.假如时光带你穿越到那个年代,你见到种田人,你打算怎么劝他?(预设1:不能不劳动,只想着不劳而获)——板书:不劳而获
(预设2:不能因为一次侥幸就不去耕田)——板书:侥幸
(预设3:只想着坐享其成,肯定是不行的)——板书:坐享其成
是啊!不能够因为一次侥幸,只想着不劳而获、只想着坐享其成……
孩子们通过人物的行为,了解到了守株待兔的寓意。
4.小结:寓言果然是个魔袋,同学们从小小的魔袋里,掏出了一个大道理。
5.都说“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老师就发现我们身边有这样守株待兔的人。有的小朋友从不努力,却想获得好成绩。你也拿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或生活中的人和事,你能想到了什么?
(预设1:自己的事例)今天学了课文,你可别再犯相同的错误啦!
(预设 2:别人的事例)你可以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他听,让他别再做不劳而获的人了。
6.寓言可以告诫人们怎样做事做人。寓言故事即便穿越时空来到今天,我们读起来仍旧这么有意思,仍深受启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则寓言吧!(配乐朗读)把内容藏了起来,你们还能读吗?(补白朗读)
四、对比阅读,内扩外延
1.《南辕北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寓言故事。请你读一读语文书第17页的白话文故事《南辕北辙》。用上抓人物行为的方法,想想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3.对比《守株待兔》《南辕北辙》两个人的异同点?(同桌合作)
(1)相同:行为愚蠢,不动脑筋。
(2)不同:《守株待兔》做事不努力,想不劳而获。
《南辕北辙》虽然努力,但方向不对,也是徒劳。
(3)师小结:做事要努力,不能只想着不劳而获。同时也要确定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成功。
4.推荐阅读。
像《守株待兔》《南辕北辙》这样有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它们都藏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不仅中国有寓言故事,国外也有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里也收录了很多寓言故事。课余时间我们一起读一读,在小故事中探寻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