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安宜水缘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8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与周边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够以牺牲周边生态环境或者水土资源为代价。但是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起了国家及各地政府的重视,因此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十分迅速,兴修水利工程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导致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和后续运行过程中进行生态修复,从而遏制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的成效。因此,就需要从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方面进行分析,做好协调与平衡工作,为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1生态修复的概念
生态修复指的是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向有序的方向发展,生态修复过程中一般不会人工干涉,但是特殊情况下可以辅助一些人工措施,帮助一些受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
自然生态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系统,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自然生态平衡被打破,帮助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称之为生态修复。学术界并没有界定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的区别,但是一般欧美国家采用生态恢复的说法,一些亚洲国家则更加倾向于使用生态修复的说法,其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帮助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所利用。
2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我国地理环境的复杂多变,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资源的时空分配方面做出了十分积极的贡献,但作为一种水利设施,它将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改变,在此过程中对原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的保护,更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1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土壤的蓄水能力才能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才能改善,水利工程才能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如果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轻则影响安全运营,重则淤积水库使得蓄水调洪能力下降导致垮坝。因此,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2促进水利行业综合效率提高
水利工程是人为建造的重要工程,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增高。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低、效果差、重视程度不够,也就使得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技术缺陷方面的弥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切实提升整体行业的综合效益。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3.1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针对不同原因产生的生态破坏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治。一些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条件,采取引地表水或者打井、禁止放牧等措施帮助构建利于植被恢复的环境,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的区域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实行分级分块的生态修复,确保生态修复的质量和效果。
3.2过渡垦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针对过渡开发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需要退耕还林。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对于25度以上的坡地,都应当退耕发展生态林草,严格控制坡度大于25度的农田的开垦,做好坡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对于15度以下的坡地,根据坡地周围的环境,在靠近人、村和路的地方进行改造,在保证农民基本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水土保持耕作。
针对由于樵采导致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的可以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对遭到破坏的地区进行一定时间的封闭,封闭时间一般可以为3年、5年或者8年,具体需要封闭的时间参考生态系统类型、气候、地区等因素综合确定。除此以外,封山育林还可以辅以补种植被等措施。
3.3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不断减轻导致生态破坏的驱动力,对生态系统加以修复是沿河生态系统修复的重点工作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避免河流生态环境的单一性过高,单一性过高的河流生态系统容易出现破坏,应当保证河流朝着多元性、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要确保河流的连续性和连通性受到破坏后能够及时恢复。必要时可以设置复合断面形态,包括主河槽和护堤地,如果施工条件允许,也可以提前设置马道或者季节性河道。
3.4经济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由于经济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可以采取粮果、林果间套种植的方法帮助恢复土壤原有的肥力,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坡度进行植物的种植,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采取植物轮作的方式,提升植物的产出率。对原有生态系统生物链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措施模拟原有的生态链,逐步建立农田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物链的良性循环。
4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4.1完善加强国家政策,健全监督执法体系
当前,我国已经在水土保持的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在执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国家政策不断健全的同时,也在监督执法的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一方面需要在相关的立法工作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从而在实际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制度的修订工作,完善好相应的标准和监督执法的政策管理的体系,从而在水土保持和相应的生态修复的工作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从而保证好后续的工作有效性。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监督管理的重点工作,从执法角度的方面进行效率的提升从,从而对于已经产生的生态破坏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提升监督管理的实际力度,做好法律法规的执行。
4.2加大生态修复理念宣传,提升生态建设思想
生态修复中的水土保持建设的应用目前并不是十分广泛,效果也并不显著,需要在理念方面进行宣传的工作。首先,需要在公众的角度出发提升对于生态修复和建设工作的理论认识,充分认识到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开展生态修复的工作。其次,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生态修复的宣传工作,从社会公众的角度进行生态修复理念的宣传工作,促进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生态建设和修复的工作中。最后,在建设单位,需要针对于水土保持的理念进行岗前培训的相关工作,充分掌握好生态修复的相关技术,从而保证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
4.3推进科学建设工作,提升生态修复技术水平
水土生态修复工作主要以自然修复为主,采取人工干预的辅助手段进行相应的工作,从而更好地恢复生态环境的功能和质量,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覆盖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技术人员进行生态修复的工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的工作标准进行重点区域和重点治理区域的划分和布局的工作,从而在整体区域水土宏观保持的情况之下进行政策的制定。在相应的当地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措施的生态修复的工作。其次,还需要相关工作部门对于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的过程中提供更为坚实的财政方面的支持工作,在技术提升和推广方面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而提升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水平和质量。
结语: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因此,需要特别重视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不同原因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应当选用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保持水土资源平衡,防止出现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曲波.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09):124~125.
[2]袁立恒.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6):66.
[3]张培君,张家富,赵金波.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