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河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高段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24期   作者:卢玲
[导读] 民间文化是地方独有的人文资源,是地方的特色文化
        卢玲
        杭州市长河小学,310051
        摘要:民间文化是地方独有的人文资源,是地方的特色文化,把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中,既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高段;美术教学
        
        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中,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强调主流文化与本土文化兼具。民间美术资源具有极强的传统文化色彩,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学生能够很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同时民间美术资源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学生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感知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水平。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人们逐渐认识到民间美术资源对教学的重要性,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挖掘利用,将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快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善于发现乡土环境中可利用的资源并运用于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形式,带领学生深入实践,增强美术学习效果。
        一、民间美术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一)民间美术资源的概念
        “民间”这个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生长环境、生活经验以及乡土文化。生长环境即是人们生存的空间领域;生活经验即是人们在日积月累的成长过程中总结的规律;乡土文化即是人们对于故乡的喜爱之情。民间美术资源就是大众生长环境的本土习惯、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民间特色和语言文化等,它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迁,对学生有重要教育作用。
        (二)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分类
        我校所处的长河街道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资源,下面通过介绍人文资源、物质资源以及诞生资源来展现几种民间美术资源外在表现形式。
        1.人文资源
        人文资源主要是指特定时间段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事迹以及民间工艺。其中包括来氏名人、剪纸、刺绣、木版画和重大历史事件等。
        2.物质资源
        物质资源是指乡土环境中的自然物质材料。包括长河老街院落景观、冠山风光、白马湖以及滨江区中小学生劳动基地等自然生长的资源。
        3.诞生资源
        这主要是指随着人们开始利用某种资源,进而衍生出来的具有某种意义的资源。其中冠山寺、九厅十三堂等都是富有教育意义以及生活形态的体现形式。
        二、拓展民间美术资源对于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意义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做人的品格,为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教育与生活不能割裂开来。美术课堂中运用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快速融入氛围,增强学习兴趣,体验美术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拓展民间美术资源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思维,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独特的艺术欣赏能力,同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小学高段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运用现状
        费孝通认为从社会基层上看,中国具有浓厚的乡土性。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中也提出新课程体系必须国家、地方和学校三方联动,共同助力教学改革。民间美术资源为小学美术课程提供了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但是,部分学校仍然忽视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导致教师利用民间美术资源授课的意识不强,甚至有些学校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或是美术教师缺乏专业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随着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故乡热”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民间美术资源的重要性。同时国家教育部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美术课程的地位得到提升。将民间美术资源与小学高段美术课堂相结合,极大实现了传承中国文化和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四、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高段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究
        (一)从大自然中找寻灵感
        许多人的家乡都有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我们在小学高段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并用画笔描绘出来。这样的写生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使学生在大自然中加深对故乡的自豪感。例如,在进行《冠山印象》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回归自然。通过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以及房屋建筑等景色进行写生,将自己脑中的美景用画笔展现出来。在校本课程《金黄的麦穗》一课中,我们带领学生到麦田中观察大麦的生长情况,正值秋天,是麦子收获的季节,许多农民正在田里劳作,成群的小鸟在上空盘旋。学生在麦田里不仅可以写生、拓印,尽情体验美术的乐趣,还可以感受大丰收的喜悦之情。借此机会,我们向学生提问:“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善于从生活中观察,才能不断获得创作灵感,得到美的体验,你们心目中的美是什么?”随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对美的看法,并用画笔将脑海中的画面记录下来。通过在实践环境中不断感知艺术的魅力,学生学会调动自己的感官发现美术素材,激发了创作兴趣,增强了创作热情,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从民族服饰中学习造型理念
        造型艺术在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许多小学生对于造型理念没有深刻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织学生来到长河老街观察我国传统民族服饰的造型,使学生从中获得灵感。学生通过仔细研究发现,民族服装往往体现强烈的地方特色,其用料和制作工艺等都与当地的环境资源有关。学生据此可以在自己的绘画人物造型中加入当地特色,创作出更加独特的作品。例如,我们在上校本课程《精美的服饰》一课时,首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民族服装,让学生从中学习,增强自身创造力。这时有的学生就会认为汉族服装相比于少数民族来说缺乏特点,没什么新意。随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其实许多汉族服装也很有特点,像旗袍不仅造型独特,而且上面的刺绣精妙绝伦,体现缝制者的高超技术,同时可以展示一些旗袍的图片。在教师进行讲解后,学生开始用超轻黏土塑造人物外形,并综合各种民族服饰的优缺点,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作品,从而提升了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三)从民间美术资源中创新作品
        小学高段美术教学不应是单一刻板的,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探究活动,增强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作品中展现更多的民间美术资源,提高独特性。我们引导学生发现当地生活中的创作素材,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与生活相联系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茶趣》的创作时,我在课前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将自己收集的关于茶的趣事内容与同学分享,努力让学生间有思维的碰撞,并能产生共鸣。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在“茶趣”的作品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大胆创新,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
        结语
        民间美术资源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必须发扬传承,其中美术作品是重要乡土文化载体。小学高段美术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绘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对其不能统一看待,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取特定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高段美术教育不能只是让学生对照教材练习,而是应该结合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增强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丰富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殷一琳.吉林省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74-175.
[2]李晓建.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08):106-107.
[3]王婕. 区域中小学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D].河南科技学院,2020.
[4]王峰.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0(09):32.
[5]张宁,鲍小健.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