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云
四川省芦山县芦阳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基于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结合课标,以“景、读、悟、展、画”五策略来改进古诗文教学。
关键词:课程标准;古诗文;教学;策略
中国古诗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灿若繁星;浓缩着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之精华。如今,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推荐背诵古诗文多达75篇,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此改革,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尊重、继承并发扬光大。以文化自信为目标,以优秀古诗文为抓手,让孩子们从小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新课标还规定:阅读中,要培养学生“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所有,教师要传递好祖国优秀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感悟古诗文,达到新课程目标要求,还得下一番功夫。
回顾以前教学古诗文,为了让学生能应对检测,死记硬背古诗文。教学时重内容,轻语言。把背诵古诗文当成教学训练目的,理解当作教学手段,先逐字逐词地解释,再理解每个句子,接着串讲整篇古文的意思,最后背诵古诗文,到此便达成了目标。教学形式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课堂的气氛显得死气沉沉,其结果是自己辛苦,学生吃力。造成重传授,轻感悟,常常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句何意,彼句怎解,诗词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走进“串讲串问”的误区。特别是重背默,轻诵读,教学时就诗论诗,走进“教教材”的误区。教学完成后,作业就是背诵、默写古诗。读中感悟,培养语感,体会情感等费时费力,一带而过,造成部分学生只会补充诗句,稍微变换后就摸不清头脑。
现本人结合课标要求,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池上》为例,浅谈一下自己在新课标下,对古诗文教学中的策略。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策略一:合理时空连接,再现创作情景,走进作者创作空间——联系实际,寻找连接点。
古诗文作者远离我们,创作古诗文时的情景不可再现,但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连接点,创设作者创作情景。所以教学中,我在引入古诗时,用夏天池塘优美的荷花盛开的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池中荷叶、荷花的美丽。再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由此引出作者——白居易(并作简介),白居易看到这样的情景后,便创作了这首《池上》诗。由此时空连接,易于低年级小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策略二:扎扎实实地读——读有层次,品味语言,把古诗文读活。
《池上》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内涵丰富,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采用 “读之,吟之,歌之,舞之。”也就是先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和同桌互读等;找到语感后,画出诗文的节奏,有感情的吟诵;会吟诵后,告诉学生,它还能像歌曲一样唱诵,老师引导学生唱诵《池上》;最后,配上动作,一边唱诵,一边表演,再请一位同学唱诵,一位同学表演。“读之,吟之,歌之,舞之。”中,让精粹优美的诗文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言语。孩子们的模仿性极高,通过循序渐进的朗读训练,后来变成个性化诵读,情感跃然于声。这真真切切的践行了宋代朱熹的读书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策略三:真真切切地悟——反复吟诵后,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悟景悟情悟道。
《池上》语境和意境都很美,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揣摩作品的内容及情感,我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想象诗句所写画面,特别是课本插图。因为古代生活的情境,与我们现代差别很大,所以只有入情入境地展开想象,学生的心灵才可能与古诗文感应。在配上民族古典乐曲的伴奏,让诗韵古风去感染学生,让悠扬的曲调把学生带进想象的境界,让孩子们走近诗人,聆听他的古诗,感悟他的情感,体会出白居易对儿童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形象地喜爱之情。
策略四:适度的拓展延伸——寻找整合点,整合资源,丰富积累。???
适度拓展学生学习古诗文空间,打开古诗文学习之窗,立足文本,借助教材,寻找整合点,优化资源,拓展诗句。给学生们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古诗文,达到乐学、好学。预设交流一些相关诗句,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等。交流、拓展的内容一定要把握好深度、广度和空间度,符合学生年级儿童认知特点,不能过深,过难、过广。
策略五:胸有成竹——诗变画,画成诗。
中华文化,经常诗画不分家。画配诗,诗中画,显尽诗人才华。古诗文的情景,学生们不可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学完古诗后,让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景画出来,让学生将诗句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绘画作品。学生在描绘诗景时,自然就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与诗人一同作诗。我要求学生用简笔画画出《池上》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情景后,同学们都非常高兴,虽说画的“花样百出”、“惨不忍睹”。但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从诗句中理解的就这些。连点几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背诵《池上》这首古诗,没有一个同学错误,并能根据图画,说出诗句的意思。所以,我认为:古诗文教学,诗能成画,画能解诗,画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文。
总之,我认为,古诗文教学:教无定法,但得有法,贵在得法。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我以“景、读、悟、展、画”五策略来改进自己的古诗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温儒敏,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语文》。
[3]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