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24期   作者: 袁培海
[导读]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
        袁培海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中学  山东 滨州 251807)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这是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促进初中生物教学,以及师生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和谐师生关系
引言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投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来到新疆克州阿图什支教以来,笔者观摩了大量阿图什当地教师的生物课堂,发现当地的初中生物课堂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单口相声”、“满堂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导致教学效率明显低下。随着援疆工作的持续深入,笔者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一些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明确目标,帮助学生正视实验初中的学生
        在初中之前很少能接触到生物实验,进入初中,对生物实验也并不了解,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慢慢认识生物实验。教师要在日常的生物课程中贯穿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在每场实验教学前,明确实验目标,要让学生知道这场实验是为了什么?这场生物实验能起到什么作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做“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这场实验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该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带着目的做实验。这场实验可以让学生看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帮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增长学生的知识。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实验的重要性,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二、基于学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初中生物教学的逐步开展使得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不再是一张白纸。根据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既能够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一章内容排版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三章内容,都为此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节教学中,关于“代谢废物”概念的提出,教师可采用问题串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1.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2.这些营养物质的消化终产物会运往哪里?怎么运过去的?3.这些消化终产物的用途是什么?4.此项生理过程,除了需要营养物质,还需要其他物质参与吗?教师要利用问题串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代谢废物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有冲突的,即水和无机盐既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又是人体的代谢废物。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播放了“水中毒和组织水肿”的视频。通过视频,此矛盾得以解开。学生对水中毒和组织水肿并不陌生,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联系学习起点和经验起点的基础上,就会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1]。
三、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拓展生活情境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核心教育思想是“生活即教育”。他指出,学校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阿图什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四面都是戈壁滩,生物种类稀少,土著90%以上都是维吾尔族人。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很多内地常见的生物资源在阿图什的学生看来都是稀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适当修改教材教学案例,利用当地学生身边的生物资源可有效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

在新授课“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节中,当地的很多教师普遍采用教材上的案例,“观察油菜植株”来讲解植物器官的组成,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阿图什当地根本没有油菜,这导致这群少数民族孩子对油菜很陌生。因此,教师若以书上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反而增加了教学难度。当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家里基本都有无花果园、葡萄园、石榴园等果园。让身边朝夕相处的植物走进生物课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堂观察,促进学生主动生成概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2]。
四、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操作方式
        生物实验教学除了要做足课前准备外,实验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操作方式,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实验安全进行的保证。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在之前很少有机会能够真正接触生物实验,只是通过教师的介绍有一些简单的了解,所以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进行示范操作,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在进行“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实验时,教师要认真带领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就取镜、安放物镜和目镜、对光、转动转换器、调焦、观察等步骤做到亲身示范、严格要求,这对于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3]。
五、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只凭借着书本和我们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若是加上板书学生们便更加地专注于板书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进行反复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达到为学生们呈现丰富多元化课堂的作用,为此,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或电影短视频等途径对学生们进行授课,从而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们对于课上所学内容的理解吸收。例如:我们教师可在讲课之前为学生们播放短片对学生们进行课程导读,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以此方法牢牢地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学生们进行观看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产生疑问,那么这些疑问将会成为我们课堂上的重点,在课程接下来的进程中会继续进行相关学习,在保有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充分联系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在对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进行讲解时可由学生们上前对这一现象进行画图,有效地促进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此方法可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进而产生探索精神,人们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格外关注的[4]。
六、角色扮演实现情境教学
        学生们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有着更好的参与性,可采用由学生们进行相应课堂内容的扮演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牢靠地掌握并吸收的效果,为此可进行以下探究。例如:在为学生们讲解动物的分类时,可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动物,可提前布置内容允许学生们自带道具进行较为形象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热情。在课堂期间由学生们对自己所扮演的动物进行分类,再在此过程后由学生们进行课本的阅读,并由教师进行相应的讲解,每一名学生都带有自己的身份可以更加充分地将自己代入进去从而更好地对课本上较为抽象的内容进行联想并记忆,这种方式有着极强的代入感,可以极好地加深学生们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程度,并对身边同伴扮演的角色进行相应的联想,甚至是在平时课件玩闹时开玩笑再次被引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5]。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非常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师生关系在生物科学这门课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通过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柴金萍.初中生物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15):33-34.
[2]柴金萍.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85.
[3]柴金萍.现代生物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7(25):113-114.
[4]丁小萍.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J].吉林教育,2015(35):27-28.
[5]姜义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5(04):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