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霞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210012
【背景】
计算课教学枯燥无聊,低年级的教学我们还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或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到了高年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让孩子再来听讲如何进行计算,学生必然觉得这样的课没有必要听,学生需要怎样的计算课,教师应如何进行计算课的课堂组织,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通过做“无数题”促进正确率的提高方式一定不可取,我们需要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启迪学生计算过程中那十分重要的“细致”之心,提升高年段计算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在本届教学月活动中我校高数组结合课例《小数的加减法》开展了关于有效提问的课堂辩课活动。让自己对计算教学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案例】
苏教版五上《小数的加减法》教材编写方面不以既定的计算法则束缚学生,突出计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了算法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我校蒋老师的课堂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追问学生的发言,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包摄性更大的认知结构,但教学中同样也有一下不足之处。下面结合课例谈谈这节课中有效提问的感悟。
一、旧知回顾
1.学生列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指名板演)
2.师:说说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此处教学设计简单,但又是很有必要的,为小数的计算方法做铺垫。通过学生的回答,回顾了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注意点,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二、新知探索
1.出示例题,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题中信息,你能提出加法或减法的问题吗?
生1: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一共多少钱?
师:我们提问时把三个小朋友都加进来。
【针对学生的回答不够生活化,教师给出了相应的提问建议。】
生2: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
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生3:三人一共要用多少元?
生4: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
(教师板贴四个问题)
2.研究问题1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
师:小丽多少钱,小明?怎样列式?
师:4.75+3.4是多少钱?怎样计算?试一试然后同座小声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通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计算,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应用类推、迁移等方法建构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但教学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不够,此处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要用多少元,说说是怎样估计的。也为后面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尝试的检验做个铺垫。所以说此处的提问教师过于急躁了点。】
生1:4.75+3.4我是这样算的,4+7=11写1进1,3+4+1=8,结果是8.15.
师:对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2:没有听明白你的小数点加在哪里?为什么7+4,不是5+4?
生1:小数点点在8的右下角。7和4都是十分位,相同数位对齐。
生3:我是这样算的个位和个位加,十分位和十分位加,小数点对齐。
师:个位对齐十分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其实在做什么事情?(学生回答:相同数位对齐)
师:他说把个位算一下,十分位算一下想说什么?(计算过程是个位加个位,十分位加十分位)
师:对他的发言有什么想法?
生4:我建议他把算的顺序调换一下,先算十分位,再算个位。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5:5加多少?(生答5+0)
师:都同意+0,为什么5+0。
生6:因为3.4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用0来占位。
师:说得真好!老师发现有同学是这样想的:把4.75看做一个整数,可以吗?4.75看做475个0.01,3.4看做34还是340
师:还有同学看做元角分来做。
【此处教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点进行追问,结合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出小数加小数的计算方法,较好的处理了小数计算方法的认识。但是算理的理解教师处理的比较粗糙,两种方法简单的一带而过。以自己的思考替代学生重组信息、内化知识的过程,使大部分学生思考不到位。此处教师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思考中。】
师(板演竖式):计算首先是小数点对齐,目的是……
从最低位算起,点上小数点
3.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的?四人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谁来说说看你觉得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的是什么?
课件呈现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次做题后教师进行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放在此处有些仓促,才学习了加法】
4.练习问题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师:说说需要什么条件,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解答,一生上黑板列式。
讲评题目
师:细心同学发现他是从哪位算起的?
5.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问(板演)
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钱?小芳比张明少用多少元?
集体校对
师:对上面的算式计算有什么想说的?(化简)
师:第二道算式有什么建议?(划0)
6.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化简)
师:还有吗?(相同数位对齐)小数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课件,学生读一读
为什么这里用一般要划去?
【这部分让学生独立解答的几个问题,重点是让学生迁移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比较将小数加减法计算中的特殊情况如被减数小数位比减数少、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中逐一深化。例题内容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学的难点易错的也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认识,在后面的练习中,教师再加强练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就比较高了。】
三练习
1.p49练一练
集体对答案,重点最后一题,3.00小数点也要划去!
2.练习判断
判断第一题,改错在随堂本上。
学生反馈改错答案。
师:谁来说说看你吸取了什么教训?
第二三题直接判断修改。
3.口算下面各题。
0.7+0.3 1.6-0.4
0.65-0.25 4.5+0.5
6+3.4 0.82-0.42
学生口答第一题后,师:小数加减法一定有小数点吗?
四、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五、拓展练习
【后面的练习设计重点强化了小数末尾的0需要化简。】
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了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解释的让学生解释,通过设计大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推敲自己的言语与思维表达,进而提升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认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在其后的随堂检测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率达到97%.
【反思】
从前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实录的分析,我们也能看到教师教学中处理较好和不足的地方,对此我进行思考,要想让教师的提问有效,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问,要精简,不琐碎。
在蒋铁梅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老师的问在每个环节都比较明晰。问题大,不琐碎。每个环节的问很确切。如复习环节,重点问整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目的为通过回忆整数加减法计算,引发学生的思考,唤醒学生已积累的活动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迁移的基础。
例题教学两个主干,一通过信息可以提那些加减法问题。二解决问题中问了三个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比较小数与整数计算方法。
练习第2问,提问需要什么条件,怎样列式?指导学生解答题目。尝试部分,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两问,用简洁的语言判断对错,后提问对上面的算式有什么想说的?突出解题后的化简问题。课堂上教师的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解答,由学生评判,有学生发现。
二、问,要自由,有开放性
在新授环节,通过出示题中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也是对题意和数量关系的初步感悟。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给学生自由的权利,当然这一权利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但学生更愿意解决由自己创造的问题。
三、问,要促思,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本节课的重点环节,竖式计算的思考反馈中,能看出老师追问的精准性和逻辑性。所选择的几位学生的回答层次推进,进而很好的突出,解决了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难点。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急促地迈向结果。所以问的好不好,是不是有价值,在教学设计中都需要我们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