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 山东省 255100)
摘要:在小学音乐改革的浪潮推进下,伴随着智慧课堂,智慧教育的大力推行。竹笛的教学也日渐以“智慧竹笛,智慧音乐”的形式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智慧课堂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
关键字:笛,智慧课堂,核心素养
竹笛,是中国民族乐器的瑰宝。竹笛的制作也历史悠久,同时其音色优美,也为广大乐器爱好者喜爱。在《课程标准》中,就强调“通过民乐的学习,丰富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审美素养和创新素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让学生走进竹笛,感受笛韵,是一件大有裨益的教学活动。同时,竹笛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突出的意义。
一、了解竹笛爱上民乐,智慧参与积累综合素养
在智慧课堂中,讲究自我参与的重要性。在参与中,通过对知识的积累,形成自己的独特发现,同时,对于自我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才能让自己的能力有提升的平台。在小学音乐竹笛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爱上竹笛,这个兴趣教学融合智慧点拨,势必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才能为音乐素养的开发找到平台。
1.智慧收集,积累笛子知识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去主动收集关于笛子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笛子的独特,是进行智慧课堂的“智慧互动”过程。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样智慧式的积累中,学生会逐渐爱上竹笛。
在教学中,通过挂图法,让学生知道笛子,多数时候被称为竹笛。先人们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了竹子中飘出的天籁之音,因而也就诞生了竹笛。但是在生活中,笛子也并非只有一种材质。此时,通过“智慧点拨”引导学生观察ppt,学生发现,随着人类的历史进步,人们发现用金属管制作的笛子,也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笛曲效果,如用铜管制作的笛子,相对音色要更为深沉一些。而后,人们发现用玉做的笛子,音色就更为圆润优美,表现力也丰富。并且用金属材质和玉做的笛子,更容易保存。但是相对来说竹子这种材质,呈现出了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法和演示法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竹笛”的学习是个智慧迸发的过程。学校开设课后服务竹笛社团,也促进了竹笛教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民乐教学,丰富了音乐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2.智慧交流,合作话笛子
在音乐课堂中,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来交流自己对竹笛的感受,可以让学生从竹笛出发来感受竹笛作为民族乐器的卓越代表性。在相互的交流中,实现对笛子的喜爱和了解的深化,不仅能感受到竹笛是瑰宝,是雅乐,更是令国人骄傲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更是体现了“智慧课堂的智慧交流和分享”,通过探讨,达到心智的变化,融合化为对音乐的爱好。同时,学生的综合素养积累中,也形成一定的思维表达,对于建构学生的“音乐表达素养”具有卓越的意义。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定主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感受。
二、聆听名曲感悟笛韵,智慧体验内化审美素养
在智慧课堂中,更强调学生的内在体验,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在点滴的情境交织下,感受一种笛乐的音画世界。在竹笛教学中,通过情境的感染,让学生得到音乐的陶冶,对学生的审美素养会产生催化的作用。“情真”“意浓”让音乐的审美素养在其中得到内化。
1.智慧聆听,了解笛名曲
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智慧聆听的方式感受到笛子乐曲的丰富。笛子名曲更是让笛子的魅力广为流传。这其中包孕了让学生了解民乐时代特色的鉴赏素养,更是一种期待智慧化地感受笛韵的审美素养。让学生聆听更多的竹笛名曲,如《姑苏行》《牧民新歌》《小放牛》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经典笛子独奏曲。
2.智慧发现,笛曲在生活
在学生聆听后,纷纷感受到了笛子乐声的悠扬,能够传达出丰富的生活意境。无形中让学生的脑洞大开,渴望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更多的笛乐。这个参与生活笛曲的发现美之旅,也是在陶冶学生“探美”的审美素养,不断融入对竹笛之美的思考,让审美素养得到现实美的支撑。这时候,让学生来听一听生活中的笛子乐曲。感受到竹笛,其实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更能陶冶学术的情操,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其他课程的上课效率。如平时的电视节目中出现竹笛演奏出的背景音乐,能常听到笛子悠扬的笛音。在探究中,培养了学生对竹笛音乐的审美发现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智慧发现音乐元素”的快乐。同时,教师还通过让学生来辨音猜曲的方式,让学生来感受笛曲是走进生活的各个角落的。如《外婆的澎湖湾》《草原上》等课本上的歌曲,让学生来听音辨歌曲旋律,感受民族管弦乐器竹笛带来的独特乐趣。
三、尝试演奏亲近竹笛,智慧激活提升创新素养
在学生积累一定的音乐知识后,尝试让学生演奏,这是智慧课堂中渴望营造的一种“智慧表达和智慧激励”。从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竹笛训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竹笛的演奏过程可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对于自己创新素养的形成,是个大有裨益的事情。
1.智慧合作,了解换气
竹笛的演奏中,需要有一定的气息准备。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强调对学生进行合作式的训练,了解换气的一些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智慧疑问,如“我们怎样让自己的气息更充沛?”。在让学生思考后,启迪学生形成一种智慧表达,有的学生会说“自我练习长音,平时多练习”等,更好地强化这种训练的有效性,不断让学生自己来形成一种换气能力的生成。气息的控制和锻炼为歌唱教学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气息饱满,对于吹奏乐器的演奏以及课堂上歌唱的教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平时就注意适当的气息训练,增强自己的肺活量,让自己能有气息准备。在相互的合作中,学生适当比赛,来看看谁的气息驾驭时间长,能更好地把长音给吹圆润,吹饱满。这个过程就是智慧式的练习和探究。同时,教师还要身先垂范,让学生来感受“循环换气”法在竹笛气息运用中的独特作用。在这样的积累下,让学生不断学会科学的换气方法,感受到竹笛的独特魅力。教师的榜样式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中的“榜样的素养力量”的写照。
2.智慧探究,了解指法
在换气教学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学习竹笛演奏中的指法要求,积累相应的指法技巧。在课堂中,笔者让学生通过“用智慧,用慧心,巧探究”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懂得竹笛的演奏也是一种指尖的艺术。在不断的学习中,教师示范相应的指法,如滑音的指法,筒音的指法等。同时,让学生在老师的演奏中形成自我的智慧思考,感受指法的差异点所在。这对于学生自己去演奏,形成自己的思考,是一个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更是激励学生形成创新素养中的“能力内化能力迁移”的过程。从中,学生感受到创新素养来自苦练,来自磨砺。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建构智慧课堂,是未来的方向,更是一种课改的理念。同时,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突出意义,对于建构学生的综合素养、审美素养和创新素养形成了层递的平台。总之,让笛子的声音更动人悠扬,让学生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陶醉在笛声中,徜徉在音乐中,是音乐教学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新方.当代竹笛的艺术魅力.[J].音乐学报.2017(4):23.
[2]李美芳.小学生竹笛欣赏步骤.[J].中华音乐.2016(5):18.
[3]秦豪.漫谈竹笛的趣味教法[J].国风雅乐.2014(4):19-20.
[4]王美.提高竹笛学习兴趣漫谈[J].小学生学习.2018(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