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五心思五适 表扬批评获实效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24期   作者:王秀平[1]邢显锋[2]
[导读] 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手段是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手段各有利弊,只有互相结合,分别扬长避短,才能取得实效
        王秀平[1]邢显锋[2]
        山东威海荣成第十四中学 山东 荣成264313
        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手段是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手段各有利弊,只有互相结合,分别扬长避短,才能取得实效。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认识到,表扬要做到“五适”,即适地、适时、适事、适人、适度;批评则要建立在“五心”的基础之上,五心是指对问题学生要具备爱心、宽容之心、理解之心、恒心及善于换心。
        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有一种心理需要,那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和赞美,尤其中学生,这种受尊重、受关注的需要反映得更为强烈,这种精神需要,是人性深处的渴望。因此,我们班主任要通过表扬、肯定等方法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信任,以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增强自尊心,培养克服缺点和错误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升初四时成绩平平,考入高中对他似乎可望而不可及,但我发现这位同学学习态度很端正,有进取意识,主动性强,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虽然一般,但数量从没问题,对于他的优点及时捕捉,并在班级进行适度表扬,从此以后他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成绩也不断地攀升。通过不间断的后续鼓励、表扬,最终他在中考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顺利升入高中。事后,他曾对我说:老师,是你的鼓励让我信心更足,点燃了我成功的希望,才会取得我终生难忘的成绩。
        有的老师会担心,过多地运用赞美之词能否把学生“惯坏了”,给学生表扬多了,他们的尾巴是不是会翘上了天。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只要做到“五适”,使表扬诚心诚意发自肺腑,使赞美之词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适地就是需要大张旗鼓广泛地表扬就不要在小范围内表扬。
        适时就是抓住表扬的时机,结合思想、行为发展进程,在恰当的时间进行表扬,有时由于特殊原因,可以有意识地推迟。
        适事就是对学生的先进事迹核实准确,对做出重大成绩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表扬要广泛一些,对一般的成绩或进步就在小范围内表扬。
        适人就是对表现一贯先进或较差的同学,表扬的程度也应体现不同,对前者的表扬应保持低调,对后者则应稍微高调一点处理。
        适度就是在言语修辞语气表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定,对容易骄傲自满或性格内向的学生,适合轻描淡写而不要大事张扬。
        如果不注意上述问题,就可能出现下列状况: 过分的表扬容易使学生造成错觉,滋生骄傲自满情绪,长期发展下去会只爱听赞扬话,不愿听反面意见;频繁反复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而被表扬的学生可能受到嫉妒,处于被孤立的境地;过时的表扬会使人产生“陈芝麻烂谷子”的感觉,效果不大;夸大其词无原则的表扬会使学生觉得你的赞扬是虚伪的,甚至觉得是用反语对他进行讽刺,这样将会事与愿违。在塑造学生思想品德过程中,我们应以表扬为主,它会积极引导学生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我们强调多运用表扬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更不排斥使用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不可能是完整的教育。在一些学生麻木不仁,表扬对他们不起作用时,或表扬易使其忘乎所以、滋生骄傲自满情绪时,就应当利用批评的手段,进行适当的刺激,使其觉醒。当然,批评应当注意维护学生尊严,有次上课我发现两个学生吃东西,若严厉训斥,能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但会使其他学生受到干扰,影响学习。

我便用幽默的口吻说:“谁的食物在散发诱人的香味,能否让大家与你共享?”吃东西的同学悄悄地收起了食物,他的自尊得到保护,课堂气氛也没有被破坏,教学进程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吃东西的学生在善意的笑声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体会到教师的暗示,重新认真听课。
        我觉得批评若有以下五种心态支持,定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要具备爱心。 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发挥着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学生在犯错误以后,往往为了减轻责任,本能地在心理上设置一道防线,抵御教师的批评,维护自己的尊严。如果教师在平时对学生投入足够的爱,这道防线就容易突破。即使那些所谓“无法管的学生”,其内心也希望得到关爱、肯定和鼓励,教师赏识的眼神、关心的询问,会像甘霖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激发起进取向上的勇气。只要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爱,领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体验到教师的批评和提出的要求是出于善意,就能敞开心扉接受批评,并努力将老师的要求转化成行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一旦学生察觉到教师要对自己进行批评,就会产生敌对情绪,加固心灵防线,即使教师说的是“金玉良言”,在那道防线面前也会显得软弱无力,攻不破那道防线。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
        要具备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力量,一种人格的力量,它能赢得全体学生的心,《论语》中就有“宽则得众”的说法。具有了宽容品质的教师就能犹如大海吸纳百川,运用自身的能量将污水净化。他们能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不用讽刺、挖苦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从正面引导;也不会对学生“抓住小辫子不放”,或是给他“穿小鞋子”。这不仅会使犯错误的学生增强改过自新的信心,也会使其他学生受到人格上的感染。宽容与严格要求并不矛盾,相反还能为严格要求创造条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严格要求是船,宽容是水。有了必要的宽容,小船才不至于搁浅,严格要求才能得以实现。
        要有理解之心。“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我们成年人尚有不能自持之时,何况孩子?学生的认识、理解、自制能力本来就是薄弱的,再加上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诱惑,犯错误是难免的,他们正是在尝试错误并逐渐避免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在发现学生犯错误时,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弄得沸沸扬扬,犹如见到异端,不要在犯错误的学生背后东讲西道,或者在全体学生面前含沙射影地进行诋毁,这样只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对改正错误丝毫无助。
        要有恒心,真正发扬诲人不倦的精神。有些教师在对学生批评教育后,急于求成,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看到学生有改错意向就心花怒放;一旦再次犯错误,马上又火冒三丈,发出“朽木不可雕,乱泥不上墙”的感叹,转而灰心泄气,放松要求,使已经取得的成果付之东流。学生的改错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波澜不惊,其间出现波动反复再所难免。所以,我们在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必须怀有“不到黄河不死心”之恒心。胸怀这样一颗恒心的教师,为了学生的点滴进步,即使衣带渐宽也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坚信:一颗恒心必定会换来一片晴空!
        要会“换心”,就是进行心理置换。想一想自己学生时代,不是也做过错事,有过缺点吗?当老师批评自己时,自己当时是什么心情?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最气愤老师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时至今日,不是还有一位对你批评不当的老师让你心生厌恶吗?通过冷静地思考,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待他们,这样的批评教育能为学生带来一种健康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很好地接受批评教育。
        若把学生德育过程中的表扬,视为给学生添加动力,那么批评则可以看作是为学生树立指向标,它会约束着学生朝向我们期望的目标前进。只要在实际工作中能将这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学生既有动力,又有方向,相信你我都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