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摘要: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及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等。郭沫若曾经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而是要让学生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因为有这样一种说法:“字如其人。”一个人性格可以从他的字迹中体现出来,字迹工整规范,飘逸洒脱,则代表了人物的心性,体现了人物的能力。在中小学阶段中重视开展书法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有助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全面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课程;开展策略
自2013年起,教育部门就明确指出要重视开展中小学书法课程,重视培养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因为随着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学生写字时一味讲求效率,不注重字体结构,写字潦草,难以辨认,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就需要重视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发展,要利用书法课程改变学生的写字习惯,让学生能够踏踏实实的认真学习。
一、中小学书法课程开展及现状
现在市面上存在许多书法教学班,类型多种多样,有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有启蒙班,初级班,也要高阶进阶班。这些教育机构开设的书法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国师资匮乏的问题,但具有功利性,学习氛围不够浓郁,无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学习书法的好处。目前各大中小学都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书法教学,教师也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和素养,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提供了实施条件。
二、为何要大力推动中小学书法课的开展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以汉字为载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学习书法课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书法的独特美,能够让学生写出赏心悦目的文字,容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变得旷达高远。如果不重视书法课程教学,学生写字毫无章法,草草了事,粗枝大叶,就可能会养成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也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同时还可以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世界各国认可。在海外,多个国家开设了书法艺术课程以及书法艺术画廊,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故而,不论是为了传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我国软实力,还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中小学书法课都是极其必要的。
三、中小学书法课开展策略
要推动中小学书法课的开展,可以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文件政策,给广大师生以正向的引导,利用国家力量来改变大环境,促使全民响应;二是学校要坚持书法课的常态化,要持续不断的开展书法课程,不能间断。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让学生将书写变成日常习惯;三是教师在具体展开书法教学时,要制定书法课程考核制度,以完善的考核制度督促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奖励学生。如果学生懈怠退步,还可以将其他同学的字作为对比,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从而具备练习书法的动力。
四、校园书法艺术氛围的营造
除此之外,教师和学校还要积极为中小学生创建良好的书法艺术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随时受到书法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书法的认知,促使学生喜欢书法。故而学校可以普及及推广书法课,让学生知道练习书法的好处,可以多开展一些书法比赛,让学生能够在比赛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还可以开展一些书法社团,聚集一批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让他们可以随时交流书法学习的心得,感受书法魅力。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中小学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书法家进校园活动,多设置一些书法讲座,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机会聆听大儒的教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提升学生的素养。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需要将书法艺术与多学科的结合运用。因为引导学生练习书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写字习惯,让学生能够写一手好字,同时通过练字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质,而在各科教学中,学生都需要写字。故而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笔一划写工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大力推广中小学书法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和书写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中小学学校要坚持书法课的常态化,持续性,周期性,教师还要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学习书法的相关文件或是政策来为学生制定书法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制定完善科学的书法课程考核制度。同时,中小学学校还可以大力推动书法社团的开展,并加强书法课的普及及推广,并组织一些有趣的书法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能够爱上书法,乐于练习。
参考文献
[1]刘玉珏.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宜春市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7):28-30.
[2]陈柳安.中小学书法课程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教育观察,2019,8(1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