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飞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第一中学 414009
摘要 高中历史教学十分重视并依赖史料教学,而史料的选取又是一件繁重、困难的工作。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文学类史料由于其独特性往往成为忽视的对象。本文试图通过教者的教学实践来浅略地剖析文学类资源如何发挥史料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教学;文学类资源;小说;史料
历史研究是一门注重实证的学问。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少有将文学资源引入历史教学进行探讨的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孔繁刚老师在《明朝中后期的经济和政治》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探索。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卷18有一篇小说《施闰泽滩阙遇友》,描写了嘉靖年间吴江县盛泽镇施复夫妇发家的故事。孔老师巧妙地将其引入课堂教学,生动地讲述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过程,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把生动形象的文学资源引入历史教学,并加以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历史表述具体化、形象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这段历史。下面以小说类文学资源为例,谈谈如何从历史教学的角度对文学资源进行解读。
翦伯赞曾指出:“在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作者对当时社会所涂绘的阴影;不过他们所涂绘的阴影,有浓有淡而已。所以我以为集部之书,当做史料看,它们正是各时代的社会缩写,正是各时代的人民呼声,正是千真万确的历史记录。”[ 翦伯赞:《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见王学典编:《史学理念》,54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也指出小说的史料价值,他说:“中古及近代之小说,在作者本明告人以所记之非事实;然善为史者,偏能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例如《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固非事实也。然元明间犯罪之人得一度牒即可以借佛门作逋逃薮,此却为一事实。”[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老清华讲义》,50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可见,虚构的小说能反映真实的历史,小说类文学资源也具有显著的史料价值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小说通过描写完整的历史情节,塑造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情世故、社会风貌,能为我们史料教学提供四个方面的价值: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折射出真实的历史事件;提供具体细节,等等。但小说不能与历史著作相提并论,更不能与真实的历史等同。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从史学角度考证小说作品,并从历史层面运用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并将其与权威的史学著作相对照,从多个角度全面、透彻地考察和解读小说作品。比如,在讲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时,我节选了《金瓶梅》中的几段文字和《宋史》中的一段史料与学生一起探讨。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出生后,西门庆买了奶娘如意儿,用了六两银子(第三十回);
裁缝裁剪三十件衣服,得银两五(第四十回);
木匠打一具棺材,得工钱五两(第六十二回)。
——以上材料均出自侯会:《食货金瓶梅:从吃饭穿衣看晚明人性》[ 侯会:《食货金瓶梅:从吃饭穿衣看晚明人性》,49~53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金瓶梅》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成书,写的是宋朝的人物和故事。)
材料二 “皇祜(公元1049~1054年)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缗,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
—— 《宋史?食货志·钱币》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铜(铁)钱还是白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是铜(铁)钱,因为材料二是正史,可信度高。
教师:“为什么以北宋期间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的《金瓶梅》却普遍使用白银呢?”
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指出《金瓶梅》大概成书于公元1582-1602年间,相当于明朝中后期。小说将北宋时期的故事置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环境中展开来的,实际上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白银已成为社会上普遍流通的货币的现实。之所以小说中反映的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原因有二:一是作者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和限制,当时的时代背景一定会体现在其作品中;二是作者迫于时代压力,以隐喻的方式,来展现、揭示一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小说到底反映的是哪一个时代背景,这点非常重要,一定要把握准。通过以上探讨,学生明白了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的不同,也使学生认识到,小说中一些看似不可信的内容,仍有研究和使用的价值。
与《金瓶梅》类似的还有自传体小说《高玉宝》。这部长达20万字的长编小说中有一个著名的片段——《半夜鸡叫》。在这则故事里,地主“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早起干活,半夜学鸡叫。后来,长工们在共产党员刘大洪的教育和组织下,奋起反抗,揭穿了“周扒皮”的阴谋,将其打翻在地,而后参加革命队伍,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周扒皮”的原型实有其人,名叫周春富,是辽南地区的一个普通地主。周春富待人温厚,和佃农的关系很好。小说发表后,周春富及其家人因为这篇小说受到了巨大伤害。在历史教学中,我提前了解到学生们都或多或少的知道《半夜鸡叫》的故事。所以在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时,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们在被那段波澜壮阔的土改运动震撼的同时,也对周富春及其家人的个人命运报以深深的同情,同时陷入了沉沉的思考。我告诉同学们,当年曾有人当面质疑《半夜鸡叫》的真实性,说老周不是那样的。高玉宝说:“文学创作的需要嘛!咱们这儿没有,不代表全国其他地方没有。”[ 杜兴:《周扒皮的1947》,载《先锋国家历史》,2008(16)。]可谓一语道破《半夜鸡叫》的史料价值,即真实地再现了一场暴风骤雨似的土地改革运动,又反映了文学创作为配合政治运动所透漏出来的意识形态色彩,使学生对所谓“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客观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可见,作为一种形象生动的史料,小说类资源虽然有虚构、有夸张,但始终包含着反映客观社会现实的内容,而且其中的细枝末节所提供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更是历史著作所欠缺的,而这,恰恰是吸引学生的地方。
当然,小说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虚构的情节,这要求我们教师在选取小说类文学资源作为史料教学时要给予审慎地判断。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的小说可提供的有效史料资源会更丰富和有价值些:第一种是“后朝人写前朝事”的小说,比如《金瓶梅》。这类小说往往“凭空捏造,以实其事”[ 杨绛:《杨绛作品集(三卷)》,15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就是说,虚构的故事能体现普通的真实。作者在不知觉间,将当时社会背景写出一部分,成为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真实的史料。第二种是“当朝人写当朝事”,比如《高玉宝》。作者对历史事件有深刻的感受,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的书记”,此类小说趋近于“原生态”的历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总之,当下的历史的教学,可以积极地将小说等文学资源引入课堂史料教学,只要能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批判性思维辨析其中的“虚”和“实”,是可以从小说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史料的,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使历史课堂丰富、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翦伯赞:《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见王学典编:《史学理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老清华讲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3] 侯会:《食货金瓶梅:从吃饭穿衣看晚明人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杜兴:《周扒皮的1947》,载《先锋国家历史》,2008(16)。
[5] 杨绛:《杨绛作品集(三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