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24期   作者:高克明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高克明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平靖小学 湖北省 襄阳市441054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力和欣赏水平。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启蒙教育时期,进行必要的学科素养教学对学生性格养成、个性观念的塑造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学生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改革,对新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也有所不同。想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达的今天站稳脚跟,关于人才培养的教育事业不容忽略。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穿插朗读练习,带领学生发现文字之美,感受课本教材的内容之美、意蕴之美。让学生在美好的学习氛围中进步,成长为心思敏捷、全面发展的人才,未来成长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对于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的相关研究显示,各地区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朗读练习的程度均有所不同,这就表明让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要对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引起重视
        1.1 渗透的优越性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入分析,发现课本的文字之美、体裁多变、意蕴丰富、所含内容精彩,这些都是朗读的独特魅力之处。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在课本素材中有所体现。这是我们民族的自信,也是开展朗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作为拥有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语文素材的选择跨度之大令人震惊。从人文风俗、历史国情再到如今的科技发展、生态文明方面,都是语文课本所涉及的。同时着重观察课本的排版设计,包括插入的图画都是异常精美,排版严谨合理,设计简约巧妙,插入画往往与文章相呼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目前我国的传统教育往往在文学方面对审美的引导较多,容易忽略其他形式的朗读能力。在语文学科中逐渐灌输朗读能力理念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锻炼。
        1.2 渗透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能力、品质德行的关键养成阶段,渗透朗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小学朗读能力可以促进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解释的原因在于语文学科作为百科之母,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身文学知识并且提高文学素养的学科。那么从表面上看学习语文是为了作为一种媒介沟通交流、实际应用。深层次来看却是为了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对思想境界进行提升的一个过程。而朗读能力恰恰作为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净化心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学生成长为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全面实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朗读能力的措施,是呈现良好教学成果的不二之选,也能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生活品味。
        二、 小学语文的朗读能力实践
        2.1 在课堂之上探索美
        课堂是实际教学活动的场所,那么朗读能力也应该在课堂上有所体现。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应当积极主动探索朗读能力的推动方法。根据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一下几条方法:
        (一)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语言,理应多说多练,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朗读能力。

学生由于年级较小,对很多事物的认知不够清晰准确,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角色推动学生学科素养、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方法教学,好的方法能够使孩子快速有效的掌握教学内容,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这也是个性化教学所包含的一部分。
(三)在语文的写作和朗读环节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读和写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两项重要能力,在练习朗读时,对文章字句的感受过程中,增加文学鉴赏力,真正领悟名家大作的精华,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走马观花似学习。至于写作更是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的大好机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学有所得。
        2.2 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践行者,其自身的教学技能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好坏。只有教育工作者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和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教师这一神圣岗位。一位专业能力不足的教师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由于缺乏专业的美学素养和文学功底,在课堂上想要做到深入浅出的开展教学活动,灌输朗读能力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势在必行。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相关规定,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对朗读教学观念的理解与认知,在从事教育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长期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鞭策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时刻注重自身的教学技能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巩固。
        教师只有依据职业道德规范,自身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文学功底,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游刃有余的讲授知识,引导学生认知观念的正确形成。倘若教师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知识储备有所欠缺,是不可能为学生灌输正确有效的朗读能力观念,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明确教师自身具备一定学科素养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根基,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教育和价值观念引导,促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2.3 从文章中分析朗读能力
        文章体裁多样,下面利用具体的文章深入分析。在说明文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和自身理解。例如在《看云识天气》一文中,文章采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对各种天气来临之前的云朵进行描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云朵的形状明确所对应的即将到来的天气特征。
        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部分体现。而在叙事性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中,通过作者勾勒的人物形象对主人公的性格和外貌特征有所了解,学习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并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鲁滨逊漂流记》中,讲述的是主人公鲁滨逊面对种种困难,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问题,最终得救的故事。鲁滨逊在生命面前敢于斗争、永不放弃的态度都是值得学生去学习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学科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于教学任务,呈现良好的教学成果,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社会认知和道德认知,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中融合朗读能力,朗读能力促进语文教学活动成果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晔.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实践方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5).34-35
        [2]毛三艳.语文朗读能力的特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9).18
        [3]戴光中.也谈语文朗读能力与朗读教学的有机结合[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