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龚成斌 刘国胜
[导读] 我国教育发展的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龚成斌  刘国胜
       湖北省赤壁市蒲圻初级中学   
       摘要:我国教育发展的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注重德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就必须抓好思想品德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德育工作是小学德育的具体化,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质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品德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质是按照儿童道德认知规律办事,进行思想品德的基础性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在新的世纪,小学德育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面临严峻挑战,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研究分析新时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为全面、准确地把握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把握特点,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打好基础。
       二、重视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育人作用
       我国历史上有“孟母三迁”的著名典故,俗语中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所有这些都表明一个人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教育学生的隐性课堂,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因此营造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教书育人环境意义重大,学校要让校园的每一所校舍、每一个教学设施都体现校园品位,让每一块宣传牌、警示牌、每一处布置都透射出人文精神。随处可见树木说话、花儿招手、墙壁示意。使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
       三、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
       现代教育的代表杜威,对生活和道德教育关系思考之深是前所未有的,他明确提出道德教育必须关照生活,离开实际的参与社会生活,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有效的教育。他说:“准备社会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环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从儿童发展需要和生活问题出发,基于儿童的心智特点和道德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如带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查,通过了解祖国改革开放后的成绩,激发学生报效祖国而勤奋学习的强大动力;带领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打扫街道,擦洗垃圾箱、植树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光荣,体验劳动人民的辛苦;利用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手拉手”活动,加强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教育。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在校学生的内在德性,培育和造就学生的理想人格。经验证明,要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不仅要考虑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问题,而且要在道德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既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工作中,要改变单向实施的德育工作思路,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育人平台。让学生管理学生、学生规范学生行为,从而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由外驱力转变为内驱力。苏格拉底认为“自律是一切德行的基础”。这样逐步使学生觉得“道德对人不仅是一种限制、约束,而且也是一种需要,是一种精神生活必需品,”最终达到“道人合一”的德育最高境界。
       五、抓好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地,班级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如果一个班级是积极向上、学风严谨的集体,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也必定会充满激情、热爱学习、思想觉悟高;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像一盘散沙,没有一定的组织纪律,那么这个班级的学生在做事时也一定会是自由散漫的。因此,抓好班级管理,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既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又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条件。在抓班级管理时,我们认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就包括了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自觉遵守各种纪律的习惯。其次,班主任要抓好班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班干部既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又是学生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班干部自身的榜样示范会给其他学生做好表率,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监督班上其他成员的行为习惯。另外,班主任还要重视班级成员间的互相监督作用,道德行为的规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德育教育要有一定的持续性。班主任要在全体成员的配合下,抓点滴,防微杜渐,及时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德育知识,在抓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六、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加强家校联系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因此,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活力。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但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还应该加强家校联系,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并利用《家校联系手册》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研究和解决学校德育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学校德育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2.    王芹;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3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